[白 前]┃━━
有一年,华佗在河南行医。
一天,他走到一个名叫白家庄的村子,正赶上下起瓢泼大雨,华佗没法赶路就住在村里一家姓白的老板开的客店里了。这天晚上华佗刚睡到半夜,就被一阵孩子的哭声惊醒,仔细听听,那孩子还咳嗽呢。华佗猛地爬起来,叫醒客店老板,说:
“这是谁家的孩子在哭啊?”
“是住在小店后边那一家的孩子。”店老板说。
华佗说:“哎呀,这孩子病得厉害,恐怕难活到明天中午啦!”
店老板很不高兴:“你这客人怎么咒人家孩子死啊?”
华佗说:“我是医生,听出这咳嗽的声音不对了。”
店老板一听他是医生,这才掉过鼓敲另一面,慌忙打躬作揖,笑着说:“那就请你快给治治吧。那孩子闹腾好几天了,怪可怜的。”
“你领我看看去。”
店老板领着华佗转到店后边,敲开一家的门,说:
“这位是医生,给你们孩子治病来啦。”
那家人急忙请华佗进屋。华佗看了看病孩子的脸色,听听咳嗽的声音,又坐下切过脉,然后说:
“要救这孩子的命,需要一种药草。如果马上找到,及时吃下,这孩子就能转危为安。”
孩子的父亲为难地说:“得吃什么药,上哪儿去找呀?”
华佗说:“你点个灯笼照亮儿,我去找找。”
“哎呀,怎么好麻烦您呢?外边又下着大雨!”
“别多说啦,救人要紧,快走吧!”
雨越下越大,满地泥水,又滑又难走。
孩子的父亲打着灯笼在前,华佗在村子的前前后后到处寻找;可是,东找西找,哪儿也没有他想找的药草。直到最后,才在客店门前一条小河沟的土坡上,找到了。华佗把它挖回来,切下根,用水洗干净,让人煎药给孩子喝;又把那药草的叶子留下来,说:
“你们拿这个做样子,天亮后再挖一些来,让孩子多吃几剂,病就除根了。这是止咳、祛痰的良药啊!”
“好啊,您放心吧。您忙了大半夜,快请先回去睡会儿。”
人们都催促好心的华佗去歇息,就没有问这种药草的名字。第二天,病孩子的父亲备了礼物,来到客店酬谢医生。不料,老板告诉他说:
“那们医生天没亮就走了。”
“哎呀,我还没好好地谢过他呢!也没问人家的姓名。”
“你知道他是谁?”
“谁?”
“华佗。”
“哎呀,怪不得医道那么高、心眼那么好,敢情是活神仙啊。”
病孩子的父亲按照华佗留下的叶子,又挖了些药草回来煎给孩子喝,不久,孩子的病全好了。白家庄的人,从此也都认得那味止咳的药草了;不过,就是不知道它的名字。后来,大家一想:这种药草第一次是在白老板门挖到的,就给它起了个名,叫“白前”。
白前为较常用中药,《名医别录》列为中品。
别名:鹅管白前。
来源:为萝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柳叶白前和芫花叶白前的干燥根及根茎,野生。
产地: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等地。
性状鉴别:1、柳叶白前。根茎及须根相互交结散乱呈团状。根茎呈圆柱形,中空(形如鹅翎管故称鹅管白前),细长有节,节部略膨大,弯曲不直,长短不一,最长者可达10余厘米,直径约2~4毫米,黄棕色。顶端残留灰绿色地上短茎。根茎节部有分歧,并密生纤细须根,黄色或棕色,长达10余厘米,直径不超过0.1毫米,少数约达0.1毫米。质脆易折断,根茎断面中空。气微,味微甘后微苦。
2、芫花叶白前,形态略与柳叶白前相似,但根茎及残留地上茎的节部对生芽及叶柄痕显著,有的根茎较短略呈块状,上面丛生多数细根,但较柳叶白前的根略粗长,长约5~15厘米,直径约0.5~1毫米。余与柳叶白前相同。
以根及根茎色黄粗长,少地上茎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皂甙。
药理作用:润肺降气祛痰。
炮制:切咀,生用或蜜制。
性味:辛苦,微温。
归经:入肺经。
功能:降气、消痰、止嗽。
主治:肺气壅实,咳嗽痰多(感冒喘息、慢性支气管炎)。
临床应用:1、用于咳嗽而见肺气壅实,咳痰不爽,喉有吼声、呼吸不畅(如急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合并气管炎之咳嗽),取其有降气下痰作用,常配紫菀,半夏等,方如白前汤。
对于久咳(慢性咳嗽)、痰多,可用白前,配桑白皮、桔梗等。
2、用于湿肿,配苍术。
附:与沙参比较:白前的根形和功用颇似北沙参,但长于降气下痰,不如北沙参之养阴清热又略带补性。
用量:4.5~9g。
处方举例:白前汤:白前9g,紫菀9g,款冬花9g,杏仁6g,法半夏6g,水煎服。
注:本品在全国范围内比较混乱,有些地区常与白薇混淆,以白前作白薇,以白薇作白前。另外还有用百合科植物龙须菜及刺龙须菜的根及根茎作白前者,也有用鸢尾科白射干的根及根茎作白前者,应注意区分。白前根茎中空,白薇根茎块状而心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