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许多人读了好多好多自认为很经典的书籍,写了好多好多自认为很感人的文字,其写作水平却一直没有起色并不被大家认可呢?难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说法有误?
为什么有很多学生,读小学、初中甚至高中,都一直被表扬作文写得好,但一进大学,却被中文教授全盘否定批得一无是处了呢?而且即使再怎么努力地写稿投稿,也很难被众多文学报刊录用发表呢?
东坡书院培训学校的小作家班会帮你解开这些谜团,让你在阅读写作上眼明心亮,少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
授课老师:
华子(眉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眉山市青少年作家协会主席,《百坡少年》杂志社社长)。华子老师用自己的文学观念和写作实践影响了大量的学生、会员和家人,指导他们在《星星诗刊》《四川文学》《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等众多报刊发表了大量佳作。东坡书院培训学校还拥有强大的文学顾问团队和导师团队,拥有推荐优秀作品发表的众多好渠道和好平台之便利。
下面,大家请跟随小编的介绍,稍微近距离地了解一下华子老师,也许会给孩子的阅读写作带来不小的启发!华子老师从小喜欢读书,他认为与好书为伍,一个人就拥有了更多的良师益友,就不会孤单、自卑、孱弱。读书让他如有神助,每次作文几乎都会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上和年级上朗读。从未上过一天补习班,但他的语文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茅。估计有不少孩子与华子老师有很多相似之处呢。随着阅读写作的推进,他越来越对自己的文字感到不满,但又苦于找不到突破口。直到有一天,一位带实习生的川师大教授来眉师文学社做了一场关于朦胧诗的讲座,其讲读诗歌呈现的全新的视角和思维,先锋而锐利的语言和思想,极富创造力的立意和想象,摧枯拉朽地推倒了他过去的审美认知。他发现过去推崇的好多作家和书籍,是那么低微,脆弱,那么不堪一击。仿佛醍醐灌顶,他豁然发现了一片崭新奇丽的世界(也许在东坡书院这届暑期小作家班,孩子也会遭遇同样的冲击呢)。之后,他选择书籍越来越挑剔,对待自己的写作越来越苛刻,渐渐地,他的写作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刚满19岁,就写出了成名作《小树林》发表在《芒种》文学杂志上。这首诗影响了不少文学爱好者,其中就有早已成名中国诗坛的诗人。让我们读读华子老师的这首处女作吧:小树林
命运的根须再不能逾越这块土地
我就试着把目光一日日望远
开始的日子是盼着一条河来
并且常常摇动自己寂寞的潇洒
风不来的时候
脚下的宁静凝结成石
只些许草类暗示着相似的心绪
翔羽托着鸟鸣安逸地栖落枝头
梦幻伴随某个季节发芽或者萎枯
心蔓延于泥土中
果实永不该属于自己
所谓生命就是等待日子一次次返青
暗夜里不为人知的痛苦
苏醒于每一个黎明,那时阳光就来
吻我睫毛上的泪珠
华子老师从此走上了写作的正路,陆续写出了不少令读者拍手称好的佳作:《你是该叫樱的女孩》《妹赶着22只小白羊》《大雷雨》《感谢文字》《业余歌手:写给自己》《断砖》《当火进入废墟般的梦境》《磨刀匠》《大风歌》等等,其中写飞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和UFO的组诗《空中枢纽》,还获得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文学创作大赛一等奖,其诗集也被四川省作家协会巴金文学院纳入青年作家新秀专辑出版。24岁那年,他成为了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由于生活所迫,华子老师曾辞去教师一职,下海创业,因此停笔17年只字未写。所幸有质有量的阅读和思考一直保持,使得他能够在年重拾旧笔复出诗坛,很快写出了系列很有影响力的佳作:《生活像出土着水晶》《一枚红叶》《有时我像一个老人》《重庆姑婆》《拎着几千年的月光看望自己的一生》《我知将死》《熊家大院》《在镜子前看望父亲》《第一次看海》《谁都有机会成为樱桃》等等。其中刚刚复出那年写就的诗歌《忘不了童年和你》,就获得了光明日报社主办的全国文学征文大赛唯一的一等奖。让我们来看看这首令很多读者都潸然泪下的诗:
忘不了童年和你
忘不了童年和你。有时我们叫你老师,有时叫你姐。大不了我们几岁的天使,来自大城市支教边远山区的志愿者,远离了富足的家,和刚刚开始的爱情。高不可攀的美丽和智慧,第一节课前弯下腰来,一一亲吻从未洗净过的脸颊和前额,亲吻羞涩、自卑、贫穷、迷茫和无助。我们是爱打架的土豆,自闭的花生,口臭的葱花蒜苗……父母在岁月的阴影和夹缝中,我们在父母拿不起放不下的尴尬中。姐,是你,让营养不良的童年丝瓜藤一样找到攀援的方向和力量。薄地出大树,你并不惊奇,你常说“一切原本如此”。你的花季、中年和暮年,原本就是一茬茬山区孩子爱不释手的教科书和课外书?想起你至今未婚,姐,我想说只有海拔最高的语言和心灵配得上你——这朵落户低处的阳光。今夜,姐,我在远方的一幢高楼上想你。我要告诉你,现在我和我的诗,也是喜欢远足低处的阳光,向一切悲苦的人事俯身,为无名的草和零星的花鼓劲,给每一块荒凉的石头倾注执着的爱……即使走到哪一片突兀的高处,我们也是亲近低处的阳光,搜寻着凹陷的黑暗、卑微、孤独和悬崖峭壁的虚张声势。我们驻足的地方,很快就会有苔藓、雪莲、山鹰的巢穴和找到出口的泉源。我们访问过千里平畴的稻田,追逐过一望无涯的麦浪,见识过油菜花铺满黄金的大地,我知道任何弱小的事物,都站在大海的起点。磅礴的阳光于它们头顶,汪洋恣肆地浇灌,与蓝天白云遥相呼应。姐,你不知道,这些低处的阳光,也如此走过我洼地上的一潭死水,滚动着最轻柔动听的雷鸣,铺排着最温暖贴心的闪电。
华子老师迈开坚实的脚步行走在诗坛,但他对自己随时保持了高度的警觉和清醒,再不间断地勤奋读写,不断地突破和超越自己。从他后来的诸多文字来看,他确实一直在写作的正路上不断求索和创新。
华子老师的很多旧作也经受住了二三十年的岁月洗礼,至今诗意不减,一直深得读者喜爱。去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将他年出版的诗集再版,一部清新典雅的诗集《小树林》因此新生。再版诗集收录了中国文坛泰斗马识途和著名诗人邹伦刚、周尚华的3篇序言,还附录了历年来50多名作家、诗人和读者对《小树林》的赞评。其中马识途的序和华子老师前后两篇后记均被四川省作协主办的《四川作家》报转载;邹伦刚为《小树林》写的序《在青春之歌中回望激情岁月》,则被四川省文联主办的《现代艺术》转载。《小树林》中不少诗作也被《草堂》诗刊、《四川文学》、《关雎爱情诗刊》等文学杂志转载;其中《熟悉的麦子和陌生的诗歌》一诗,还被人民文学出版社收入《中国诗歌年度诗歌精选》。诗集《小树林》再版上市,很快引发了诗坛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