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肺炎从中医来看,属于中医范畴的“疫”,“疫病流行也”。“疫”病多由湿邪内侵所致,依据侵袭人体的疫毒特点以及每个人自身的体质情况,可表现为寒湿或湿热。根据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级专家组对新冠肺炎患者的诊治经验,新冠肺炎属于“寒湿疫”,系感受寒湿疫毒而发病。寒湿之邪最容易伤害脾胃。纳入医学观察期的患者多属寒湿侵入脾胃,脾胃寒湿重,症状非常典型,如周身倦怠乏力,食欲不好,很多都有胃肠道疾病。所以,对有这一类症状的观察期人群的治疗原则应是散寒除湿、避秽化浊、驱邪扶正。乏力伴胃肠不适者证者可用祛寒湿的中药治疗,如果寒湿减轻,即可避免进一步损伤体质甚至危害生命;如果寒湿消除,即可病愈。这是采用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患者后,较少出现危重症的原因,也是中医“治未病”的体现。所以,只要有乏力伴胃肠不适的症状,不论是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还是高危人群、隔离人群,都可以应用藿香正气类药物。
二“广藿香”的特别为什么藿香正气水能祛湿?它的神奇之处在哪里?
“藿香”一词曾包含了来源于两种植物的两种中药,它们分别是来源于唇形科的刺蕊草属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和藿香属植物(土)藿香Agastacherugosa(FischetMey)O.Ktze.的干燥或新鲜地上部分。从历版《中国药典》来看,年版及以后各版药典收载的广藿香,都是以“藿香”之名出现,作为热带芳香植物,最早见于东汉《异物志》。据文献可知,我国古代最早应用的广藿香是从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传入的一种插枝繁殖的草本芳香植物;且其已在梁代以前被我国引种栽培,至宋代以后已被普遍生长于岭南地区。
藿香中尤以我国广东、海南、云南均有栽培种植的广藿香为好,传统的道地“十大广药”广藿香是岭南特色中药道地药材之一,信宜地区空气环境宜人,而且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土壤条件,适宜大面积种植。广藿香最具有明显的特点主要是:多年生的芳香草本或半灌木,叶厚柔软,叶两面及叶柄均被黄色细毛,背面尤密。药材特点,香味特别的浓郁,味微苦而凉,而且富含以“广藿香酮、广藿香醇、刺蕊草油酚、丁香醇等为主的活性成份挥发油,称为“广藿香油”。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名医别录》记载:“藿香微温,疗风水毒肿,去恶气,止霍乱心痛。”唐代《千金要方》中记载:“藿香汤治毒气吐下、腹胀等症”。《本草图经》谓:“藿香主霍乱心痛,故近世医方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至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藿香正气散、藿香半夏散等大量方剂均用到藿香(即今天的广藿香)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千年名方藿香正气中的“正气”二字,即是能“正”体内的“不正之气”——邪气。
藿香正气水的组方源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水的主要成分有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和紫苏叶油等药材。中医认为,新冠肺炎归属为“疫”病。病属寒湿时,就可以用藿香正气方治疗。藿香正气用于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以说是对症下药,尽早使用尽早祛湿。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藿香正气系列制剂有解热、抗炎,抗病毒、抗组胺、抗细菌、抗真菌、解痉、调节免疫、调节和保护胃肠等作用。
三如何选择藿香正气的剂型以及注意藿香正气有多种剂型,包括颗粒、丸、口服液、胶囊等。其中藿香正气水属酊剂,含较多酒精(乙醇含量约40%~50%),起效最快,效果最好,是酒精不过敏的成年人的第一选择,但不建议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藿香正气水因含酒精,酒精过敏者禁用。不可与替硝唑、甲硝唑等药物合并使用。
中药须辨证论治。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饮食应清淡,不宜同时服用滋补类药物。所以平时,我们也要注意保护脾胃运化,少吃生冷、油腻、甜食,建议食用健脾利湿的食物。
总之,新冠肺炎防疫工作重在防控工作,而且是常态化,全人类不能松懈,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附藿香应用于畜禽胃肠流感及其他内脏型流感
冰天雪地,寒潮来袭,畜禽预防藿香当选。藿香是热性之物,能防御风寒,促进消化,滋补肠胃。功效是:生热,收敛,止血,杀虫,降逆止吐,止泻除疫,消炎解毒。藿香加胡椒等御寒邪补阳气中药,合理配伍,共凑奇效,确保畜禽健康生长。如,鼻塞,咳喘,遇寒邪,肌肉震颤,食欲不振,肿头肿脸,体温正常,站立四肢弓于腹下,弓背毛扎等症状有特效。寒邪入体,百病来袭,希望养殖户能做好应激预防控制工作!
——转自河南李启业老师END
作者:小军CC
编辑:欧萍
审核:陈翠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