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信有嘉名,
校友造其芳。
校友是执信中学的名片。
为了迎接执信百年校庆,
校友会特别开设“执信故事”栏目,
采访有代表性的校友和老师。
▲原创视频,建议全屏播放
“同学们好,我是陈纯,我也是年在执信高中毕业的。”
“学姐好!”
这是执信中学国际部的陈纯老师回到执信母校执教的第一天与学生的对话,一声“学姐”,瞬间拉近了她和学生的距离。
昨日执信学子,今日执信教师,他们对母校的深深眷恋,化作传承执信教育传统的执念。和陈纯一样,很多执信校友选择回母校做老师,教书育人。
执信中学校友会采访了伍志宁、刘敏莉、尹慧玲、黎洁媛、刘思恩、伞瑶、易诗白、姚默默、冯剑辉、王媛、陈纯、曾小倩、陈琪、陈锐朗和张颖共15位在校老师,邀请他们分享从执信学生走向执信讲台的故事。
总感觉自己还是学生
想起初为人师的日子,届校友、生物老师易诗白清楚地记得自己上第一堂课时的紧张。原本在中山大学从事科研工作的他很少走上讲台。他回忆道:“台下黑压压一大群学生,就那样盯着我,一句话也不说,我准备的东西一时间全忘光了,感觉全身都在发抖。更要命的是,当时班里电脑坏了,投影仪无论如何也连接不上。我只好勉强装作淡定说‘真是好事多磨’,其实内心已经炸开了锅。”
▲易诗白执信中学届校友
执信中学生物教师
届校友、英语老师王媛在上课的前一天晚上甚至难以入眠。上课当天,师傅看到她连走路都变得特别快,而她却还不自知。
▲王媛执信中学届校友
执信中学(水荫路校区)英语教师
届校友、化学老师伍志宁一开始就对教书充满信心,“毕竟化学是我的专业,我教起来比较容易。”回到执信的第一年,她担任班主任,需要准备班课。“我的口才不太好,不敢脱稿讲班课,需要准备很长时间才敢上台。结果最开始一节40分钟的课,我准备的东西20分钟就讲完了,还剩20分钟,那该怎么办?”后来,她要为一节班课准备足够一个半小时讲的材料,心里才踏实。
▲伍志宁执信中学届校友
执信中学化学教师
为了克服初上讲台的生疏,届校友、英语老师尹慧玲在第一年教书时,每天都会把第二天在课堂上要说的每一句话提前写下来,并且背得非常熟练。“这一整年我都是这样做的,一年下来觉得受益匪浅。”
▲尹慧玲执信中学届校友
执信中学英语教师
回到母校教书,意味着与曾经的老师成了现在的同事。伍志宁的师傅梁倩芬老师正好是自己当年的班主任,去梁老师的课堂旁听学习时,梁老师对学生点名提问,她还总忐忑着,不知道会不会问到自己。
届校友、英语老师黎洁媛说:“刚开始很难进入老师的角色,尤其是跟自己的老师在同一个办公室的时候,我总觉得我还没长大。”一日为师,终身为师。现在他们看见以前教过自己的老师,还是亲切地喊“老师好”。
▲黎洁媛执信中学届校友
执信中学英语教师
尽管对教师这个角色还不太习惯,熟悉的执信校园却让他们感到十分自在。届校友、英语老师伞瑶到现在都非常喜欢执信的荷塘。在执信上学时,她早上常来荷塘畔朗读,傍晚又常来散步。每当从执信桥上走过,她总会想起自己的少女时代。旧操场“风沙球场”曾经有棵树,伞瑶在这棵树下挖了个“时间胶囊”,往里头塞满玩具和纸条,留给未来的自己。转眼间,风沙球场已经被改造为崭新的橡胶田径场,她的“时间胶囊”也找不见了。
▲伞瑶执信中学届校友
执信中学英语教师
▲伞瑶(左四)在执信读初中时参加校运会
有时候,老师们的授课教室恰好是自己曾经上课的教室,看见台下的学生,他们便想到少年的自己,甚至有种时空错乱的恍惚。易诗白说,现在看见学生会觉得特别亲切,想起自己以前做的傻事。高考前一天下午,易诗白和十几个男同学跑到教学楼顶,齐唱一首少年先锋队队歌给全校同学听,以此为高考打气。“我们唱完就赶紧跑,生怕老师发现了来抓我们。”
▲易诗白(左)读高中时,在课室和同学玩起了乒乓
在母校教书,与其说是工作,不如说是在一个未曾离开的地方一直学习。届校友、语文老师冯剑辉感慨道:“我始终觉得自己还是个学生,只不过是‘段位’比较高的学生。在曾经的老师面前,我还有很多需要请教他们的地方。现在执信的学生视野更加广阔,我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才能应对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冯剑辉执信中学届校友
执信中学(水荫路校区)语文教师
黎洁媛和伞瑶两位老师,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一直都是同窗,甚至不约而同地回到执信,在同一个科组工作。她们从学生时代开始,就有着同一个憧憬,那就是成为执信中学的一名教师。伞瑶回忆道:“我在执信做学生的时候,就经常会在脑海里浮现这样一个画面——有一天,我也能站在讲台上,像我的老师一样热情地呈现每一节课,和学生们分享我的想法。”黎洁媛也受到了自己高中老师特别深的影响,“我觉得当执信的学生真的很幸福,所以特别希望自己能够回来,把我的老师们身上美好的品质传承下去。”
届校友、英语老师曾小倩说:“回执信做老师,是我选择读师范以来的一个梦想。我相信每一个执信人,如果他选择做教育或者想成为一名老师,他都会觉得回执信做老师就像是他的终极目标一样。”
▲曾小倩执信中学届校友
执信中学琶洲实验学校英语教师
▲曾小倩(右)高中时主持模拟联合国大会
届校友、语文老师张颖向簇拥在她身边的学生问道:“你们知道老师也是执信中学毕业的吗?”学生们将信将疑地摇摇头,瞪圆了眼,试图从她的双眸里看到一些关于执信的记忆。年,张颖在执信中学完成高中学业;今年她从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毕业,决定回到执信教语文。回到母校,学生时代的趣事历历在目,而她已成为立足三尺讲台的“园丁”。
▲张颖执信中学届校友
执信中学琶洲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张颖与她的学生们
在“很好玩”的学校收获成长
吸引他们重回执信做老师的,是在母校度过的美好岁月。“当时执信是全广州最早放学的学校。”届校友、国际部英语老师陈纯说,“尽管放学时间早,大家玩的时间很充足,但学习倒是一点没落下。”在执信,许多老师坚信在书本以外的地方获得知识、获得成长也是十分必要的,而这些经历本身,也成为学生们最珍贵的记忆。
▲陈纯执信中学届校友
执信中学国际部英语教师
黎洁媛在初三时,级长禤广辉老师曾经带他们班去凤凰山爬山,走了一条不寻常的路。那时候凤凰山开发程度还比较低,罕有游人,但山路也很不好走,同学们必须互相帮助。当时班级的团结氛围让黎洁媛难以忘怀。
▲黎洁媛(中)在执信读书时与同学合影
届校友、英语老师刘敏莉特别喜欢上生物课。上完课意犹未尽,她还参加了生物兴趣小组,学习插花,动手制作叶脉书签和蝴蝶标本,在课堂上解剖青蛙、鲫鱼。“当时的生物刘老师还会带我们去白云山捉蝴蝶,到南方医科大学参观浸渍标本。有一次老师带我们去华南植物园参观,还参加了蒲蜇龙教授的讲座,会后我们还找他要亲笔签名。”
▲刘敏莉执信中学届校友
执信中学英语教师
▲刘敏莉(左)在执信读书时上美术课,石膏作品获班级第一
张颖记得,有一次语文课,他们班围绕着“是否应该在卖面条的窗口打饭”这个话题辩论了一整节课,最后也没有得出结论来。“其实本来只是同学演讲后大家发表看法,没想到发展成辩论,谢沂老师也没有‘阻止’我们。”她特别感激谢沂老师,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语文和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执信多元化的学生组织和社团,也为不少老师进行了专业选择的启蒙。王媛在执信参加了EDUS社团的模拟联合国,国际化视野自此得到培养,后来也在大学里选择了英语专业。冯剑辉在执信也曾经担任阅薇文学社的编辑,组织同学们投稿,编辑成刊。“大家特别齐心地投身在出社刊这件事上,这种热血是前所未有的。”冯剑辉在大学里选择了中文系,延续对文学的热情。
在执信,或许体育运动有着比强身健体更深一层的意义。对于届校友、生物老师刘思恩来说,运动让她体验了第一次“人生巅峰”:“我在高一时参加了校运会的米,前七圈一直领跑,却在最后的五十米被一位田径队的全能运动员赶超而名列第二,但很多原本不认识我的老师和同学,都因此知道我了。”校运会在米的风沙球场举行,全程米需要跑七圈半。每跑完一圈经过自己的班级,刘思恩听见有很多同学给自己欢呼喝彩,觉得特别有力量。在校运会一鸣惊人以后,她入选了校田径队,在教练郑湘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她后来还参加了广州市的米比赛。风沙球场当时还是片煤渣地,备赛期间,她每天就在这里跑十五圈。正是郑老师的鼓励和调教,让这位充满书生气的女孩不断超越自我,拥有一段至今难忘的体育生涯。
▲刘思恩执信中学届校友
执信中学生物教师
▲校运会时,刘思恩(左一)与同学在风沙球场合影
“我是在来到执信以后,才真正喜欢上运动的。”伍志宁回忆道,当时体育课按照他们的体育成绩来排队,刚开始她一直在第四方队,经常感到自卑。为了“逃离”第四方队,她从零开始学打排球。“每个年级都有排球赛,因为报名的人不够,我也去凑热闹。虽然我是个排球小白,但大家还是愿意让我参与,我就在比赛里负责发球、二传。”到大学时,她的排球水平突飞猛进,还入选了学校的排球队。
▲伍志宁(左)与在执信时让她爱上运动的体育老师何瑞环传承执信人的担当
执信的老师,是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但更多时候,他们也是学生的朋友。易诗白拥有不少学生起的昵称,“他们一会叫我‘老白’,一会叫‘大白’,一会叫‘小白’。其实如果他们能叫我‘帅白’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可惜还没人给我起这个小名。”
6届校友、美术老师姚默默偶然间听了一位中山的名教师讲他的教育理念。比起补课、抓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位教师更愿意花时间关心学生的生活细节,甚至亲自给学生下厨。这番话让姚默默想起自己在执信的班主任王丽丽老师。“她是我们的‘孩子王’,我们叫她LilyKing。她就像哆啦A梦一样,办公室里什么小东西都有。平时我们饿了馋了,Lily就从她的糖果盒里拿零食分给我们。”老师的关爱与包容,让她感到自己和老师是平等的个体。当自己也终于成为一名老师,她仍然希望和自己的学生之间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
▲姚默默执信中学6届校友
执信中学美术教师
▲姚默默(右一)与初一班主任王丽丽(左一)
以执信学子的身份回到母校教书,源于母校情结,更加深了他们与母校之间的牵绊和对执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届校友、教务处老师陈锐朗说:“正因为是母校,我才更希望不断提高技能、完善工作,回报母校,也回报老师的教育之恩。”陈锐朗是黎洁媛的学生。“我高中前两年学习不太好,在高三有一次英语考试进步很大,黎洁媛老师就给了我一次上讲台分享学习经验的机会。以往我都是听别人做经验分享,没想到这次换成我去讲,这也激励我在高三时加倍努力地学习。”
▲陈锐朗执信中学届校友
执信中学教务处教师
回到执信,陈锐朗理解了老师的角色和这个身份的多个侧面,所以更愿意替其他老师分担压力。“想成为执信老师真的不容易,我有几个同学还在努力准备考试,回执信当老师。我想告诉他们,你们要好好加油,我在执信饭堂等你们!”
刘思恩说,执信老师的治学之严谨,是她当上老师以后才知道的。“我的很多老师,像陈民老师和钟立老师,他们教我的时候也才二三十岁,但感觉已经非常老练了。我在工作几年之后才发现,他们是真正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磨课,才可能做到像他们一样。”
谈到对执信精神的理解,尹慧玲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执信人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疫情期间,校友会为支持抗疫工作尽心尽力,她也感到义不容辞,参与了医疗设备与物资的采购、运输和发放。“有些校友在美国采购了口罩和防护服,但四处都找不到渠道运回来,我就协助联系亲戚朋友、运输公司和在医疗行业工作的学生家长,一定要把物资运回中国。”作为班主任,她还向自己两个班的学生直播了校友会的抗疫工作过程。“我想让他们感受到执信校友会的力量,以及执信人在疫情面前所展现的社会责任感。那是充满光辉的。”
▲疫情后的新学期,尹慧玲给学生发新年红包,寓意平安健康
“Makealittledifference.”为改变社会、改变世界作出哪怕是一点点的贡献,黎洁媛说,这是她对学生们的期待。
届校友、国际部老师陈琪说,作为曾经的执信学子,她从心底里认同学校的育人理念。当自己成为一名教师,将从执信培养起来的教育观身体力行,她对执信的归属感也更加强烈。
▲陈琪执信中学届校友
执信中学国际部教师
▲国际部接待高校招生官来访,后排左一为陈琪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力量
“回执信当老师,对我来说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当我有了要做老师的念头,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执信,不会有第二个选择,因为这里实在是我太喜欢的地方。”易诗白非常庆幸,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自己是在执信度过的。执信恩师是他人生的引路人,他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现在执信学生们的引路人,带领他们探索关于自己、关于世界的一切,走上正确的、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执信的老师让我知道了‘老师’二字的分量,以及它的力量和含义。”曾小倩说,“我现在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师,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但能够回到执信,为母校的教育事业出一份力,我觉得非常荣幸和骄傲。”
表达感激的万语千言,最终凝结在每一位老师回报母校的心愿中。“今天我以执信为荣,明天执信以我为荣。”回到执信教书育人,接力培育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执信人,这是他们引以为傲的使命。
我们在寻找杰出的执信校友
有意义的执信故事
欢迎自荐或推荐请留言给我们
谢谢!
来源:广州市执信中学校友会欢迎投稿加入我们zhixinxch
zhxhs.net往期回顾
??????执信故事
江明:有提前量的人生
执信故事
郑丹莹:10万例眼科手术守护光明??????
执信故事
钟文勇:我想让这个古老的品牌在中国亮起来
执信故事
陈磊华:大道至简,专注邮箱领域20年
执信故事
高琳:我将中国元素带进了宝马设计团队
执信故事
何磅礴:从非典到新冠,抗疫是一生的使命
执信故事
缪燕飞:你听我讲的故事长大吗?
执信故事
老三届:半个世纪的情怀,归来仍是“少女”
执信故事
刘尚文:种稻、养鸡鸭,做半农爸爸
执信故事
沈晖:梦想于建筑,成就于汽车
执信故事
许刚黄晶晶:缘起执信,27载风雨同行
执信故事
余振坤:60岁还当班主任,65岁学做校长
执信故事
唐俊京、唐俊膺:百折不挠更卓越
执信故事
黄劲松:心外科的每一天都可以写一本小说
执信故事
黄劲:第一件作品就获国家级大奖
执信故事
林培汉:财务自由之后
执信故事
温亮富:从“执信传奇”到国标舞传奇
执信故事
话剧、煤油灯和名师
执信故事
禤广辉:我为朱执信先生作传
执信故事
冯栩贻:百岁师姐与校长相约百年校庆
执信故事
王琛:每次疯狂冒险,都将自己推出舒适区
执信故事
黄鸿川:从学生社团“玩”到福布斯精英榜单
执信故事
罗宇华:体重不够上不成清华,是一件幸运的事
执信故事
梁慧超:在三级防护下为新冠肺炎患者做手术
执信故事
陈珍莉:大年初一,她带执信学子上广州春晚
执信故事
伍竹迪:飞越天安门的新中国第一代女飞行员
执信故事
刘峰:他21岁从名校休学创业,29岁当选全美华人杰青
执信故事
王斌:崇德瀹智服务社会
执信故事
何明光:执信6年,我认识了自己是谁
执信故事
秦桂芳:68年前,她从执信起飞,成为国家记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