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香芬芳,伴您成长
小学语文非连续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技巧。在关于第三学段(5——6年级)的要求中,“阅读”一项的第5条目说到: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要求的第8项更进一步,需要学生“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这说明,语文课程要求孩子们从小学高年级开始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到初中毕业时基本达到精确、快速、能形成理解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从那之后,考试及有关评测便出现了这一内容考核。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为什么要读它,也就是说读它有什么好处?其实,我们的每一天,都没有离开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一、连续性文本简单地说,诗歌、散文、小说、剧本、论文、政史地课文,中小学占多数的数、理、化等都属于连续性文本。二、非连续性文本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所以非连续性文本一般包括图表、图解文字、目录、说明书、广告、地图、索引等。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须臾不离,其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它所承载信息的媒体不是从左到右直线性连续呈现,而是多维分布性呈现的文本,它们承载信息的媒体不止文字或符号,还有图像甚至音响。也就是说一会儿是文字、一会儿是数字、一会儿是图像、一会儿是表格,甚至还会插上几段音乐!三、学生多读非连续性文本对发展智能有好处1.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2.极大丰富知识。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能吸收海量信息,让学习更好。
3.促进立体思维发展。
4.信息处理能力增强。
5.更方便获取信息。
6.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四、非连续文本阅读答题指导:
“非连续文本”的阅读答题步骤:1、准确审题(题目要求、文字材料、表格的标题数据、图画的组合、构成等);2、分析、组合信息(归纳,合并,做加减法)3、规范作答(问什么答什么)(一)图表式1.认真审题,明确图表的主题2.审表头表头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是答题的主题3.审图表a.审图表时,要读图名、图例、内容、功能、附注等;b.观察数据找规律※对比图表中的数据,找出最大数和最小数,通过最大数和最小数来把握图表的侧重点和主要信息。※如果几个数据较接近,或表头中的对比项有共同点,那么就合并同类项。4.最后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表格所反映的规律或结论。(不要出现数字)题例:学校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组织了很多个课外兴趣小组。刚上三年级的小明也想参加一个兴趣小组,但是他只有周五下午有时间。根据下面的课外小组活动时间,你认为小明能参加哪个兴趣小组呢?
兴趣小组
活动时间
参加条件
围棋小组
周二、五下午
限有一定围棋基础者参加,且每周的两次活动都必须参加
游泳小组
周五下午
凡有兴趣者都可参加
足球小组
周一、三、五下午
报名后,无特殊情况,每周的三次活动都须参加
科技小组
周五下午
仅限四年级以上同学参加
问题:小明可以参加的是:
A围棋小组B游泳小组
C足球小组D科技小组
(二)辨析类
1.研读题干,锁定答题方向。目的是抓出题干关键词,再通过题干关键词去定位选项在材料中所处的位置,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2.回归文本,圈定对应要点(答题区域)。(1)针对文字材料,研读标题、开头、结尾,抓各段中心句、过渡句及标志性词语,准确定位与选项内容相符或不相符的词句。(2)针对图表材料,首先观察表格标题,查看图片中呈现的主题内容,观察有无文字信息,准确定位与选项的相关内容。题例:你会阅读《成语词典》吗?
小明在阅读课外书时,读到这样一句话:“啊,大海有这样大呀!跟它比,我实在是太小了。”河伯望洋兴叹。他不理解望洋兴叹的意思,去查《成语词典》,词典里是这样写的:
望洋兴叹:兴,发出。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为不能胜任或没有条件做好而感到无可奈何。《庄子·秋水》中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仔细读了几遍后,小明终于明白:
(1)“望洋兴叹”的“兴”意思是(),根据意思,“兴”应读作()。
(2)“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
(3)“望洋兴叹”这个成语的原意是(),现在多比喻()。“河伯望洋兴叹”这句话用的是它的()(原意或比喻意)。
(四)材料探究类审题,弄清探究的问题,确定答题角度。探究题的题干,文字量一般比较大,只有在众多的文字中提取有效信息,才能掌握答题的主动权,宏观把握答题方向。
围绕问题,审视材料,锁定答题要点(确定中心话题)。
首先仔细认真地阅读所给材料,从现象入手,剖析材料,弄清楚各自的内容,然后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材料的内容要点。
求同存异,整合内容要点。
比较探究材料所概括的内容要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能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然后把内容要点整合在一起。
紧扣问题,综合思考,全面提炼探究结构。把整合在一起的内容要点进行甄别、筛选,把相同点加以合并,保留不同点,总结归纳,进而提炼出探究结果。
题例:
小儿感冒颗粒
通用名称:小儿感冒颗粒汉语拼音:xiaoerganmaokeli
本品为小儿感冒类非处方药药品。
【成
份】广藿香、菊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地黄、地骨皮、白薇、薄荷、石膏。
【性
状】本品为浅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小儿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胀痛、咳嗽痰黏、咽喉肿痛;流感见上述证候者。
【规
格】每袋装12克
用开水冲服。一岁以内一次半袋,一岁至三岁一次半袋-1袋,四岁至七岁一次1-1.5袋,八岁至十二岁一次2袋,一日2次。
【禁
忌】
1.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婴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5.糖尿病患儿、脾虚易腹泻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医院就诊。
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医院就诊。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非处方
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回答问题
1、下面做法正确的是()
A、亮亮感冒冲服了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又服了小儿感冒颗粒。
B、亮亮10岁了,一天喝了三次小儿感冒颗粒,每次喝两袋。
C、亮亮服用了三天症状不见好转,医院就诊。
D、亮亮是过敏体质,感冒期间服用了小儿感冒颗粒。
2、亮亮体温39度,可以服用此药吗,为什么?
3、为什么“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4、本品为________的颗粒,味______、微_______,
往期精卷:
小学语文各年级(上)第5单元达标+提升测试卷直接下载
名校密卷:1-6年级语文上册名校期中试卷+第8单元精讲
小学语文一到六年级(上)阶段纠错练习(可下载)小学语文一到六年级(上)第7单元主题突破卷(可下载)
编辑:荷香芬芳标签:阅读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知识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