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冰心和林徽因,近代版塑料姐妹花
TUhjnbcbe - 2024/5/18 16:59:00

说道近代史上的女文人就不得不提到冰心和林徽因两人了,两位都是博古通今的大家先生。一位是文学大摩,一位是建筑大师。这两位在各自的事业上可谓是多有建树,然而这两人私下却多有不和,《我们太太的客厅》便是其中一个十分著名的轶事。

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访问北京时,同他的两名翻译徐志摩(右)、林徽因(左)合影。

事实上林徽因与冰心的祖籍同为福州,算是同乡。二人的丈夫梁思成和吴文藻是清华住一个宿舍的同学,算是真正的同窗。

年暑期,已是恋人关系的冰心与吴文藻,到康奈尔大学补习法语,随后梁思成与林徽因也双双来到康奈尔大学访友,学习。

于是两对恋人在绮色佳美丽的山川秀水间相会,林徽因与冰心还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生活照。如此珍贵的情谊,在两人回国后,就破碎了。


  年夏,冰心和林徽因在绮色佳风景区野炊。

年9月23日(星期六)《大公报文艺副刊》创刊,主编杨振声、沈从文,每周出两期。期间林徽音在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肺腑激昂的文章《惟其是脆嫩》鼓励文艺创作界努力开创时代,从文字的语气来看,当时她应该是风头甚健的人物。而且感觉林徽音写文章,颇有继承徐志摩当年办《晨报副刊》的热情拼搏的精神。当时的冰心也被这种情绪带动,再加上对林徽因在京作为的不满,于是,“响应”了林徽音在“创刊号”上的号召,“积极”的向《文艺副刊》投了稿——《我们太太的客厅》,从9月27日(星期三)第2期一直连载到10月25日第10期。有趣的是,这篇文章冰心是边写边发表的,并不是以前就有存稿。

文章连载了几期后,客厅描写展开,人物纷纷出场,而映射林徽音的意思,越来越明显了,在10月7日的《文艺副刊》第5期上,林徽音发表了一篇《闲谈关于古代建筑的一点消息(附梁思成君通讯四则)》,就和冰心的连载登在同一份报纸上。除了这篇文字外,林徽音从没有在《文艺副刊》上写过古代建筑艺术的文章,这篇文章的内容也和《文艺副刊》的刊题不太符合。所以这篇文字的发表可以看做是冰心小说连载所导致的,是一种变相澄清自身。

林徽音的文章表面在研讨古建筑艺术,而内在实际是在给梁思成树立正面形象。也许是因为冰心的小说里对于梁思成的形象写的过于不堪,已经把梁写成了一个猥琐市侩的拿钱哄老婆开心的人,而林徽音则成一个花着丈夫钱的交际花。林徽音不知道冰心还能怎么写下去,便干脆自己写一篇文章,先把把事实情况与大家说说。

文章内容中,梁思成很多时候脾气像个小孩子,天真,好奇,热情,认真,异想天开。在心理年龄上感觉比林徽音自身还小。而梁思成对于林徽音的感情是知音,尊敬和依恋。从夫妻间的感情关系上来说,梁的可爱让林感到甜蜜温馨,但并不能令她感到足够在情感上赋予的安全感和满足感。而林徽音能做到的就是在工作上,家庭上,精神上支持他,但是自己在情感上却需要别的追求,所以才形成了梁,林,金同居的结果。

所以说林徽音对待感情的态度虽不无私,但却真诚执着,十分忠于自己的真性情。

文章里有些话和段落是有些语带双关和暗示的,比如:


  
  我只得笑着说阿弥陀佛,他所倾心的幸而不是电影明星!
  
  这一段小小的新闻,抄用原来的通讯,似乎比较可以增加读者的兴趣,又可以保存朝拜这古塔的人的工作时的印象和经过,又可以省却写这段消息的人说出旁枝的话。

而冰的文章在连载到最后的一章时笔锋突转:


  
  我们的先生在客厅门口出现了,大异于我们的想象,他不是一个圆头大腹的商人,却是一个温蔼清癯的绅士,大衣敞开着,拿着帽子在手里,看见诗人,点头说:“你在这里,美呢?”


  
  

据韩石山《碧海蓝天林徽因》一文考证,小说中不如10年前“二九年华”的“美”太太,对应的是出生于年的林徽因。而太太的女儿彬彬,对应的是出生于年,时年5岁的梁再冰。

而文中“约有四十上下年纪,两道短须,春风满面”的文学教授,对应的是年出生的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很年轻,身材魁伟,圆圆的脸,露着笑容”的政治学者,对应的是年出生,25岁便做了清华大学政治学教授的钱端升。“一个美国所谓之艺术家,一个风流寡妇。前年和她丈夫来到中国,舍不得走,便自己耽搁下来了”的柯露西,对应的是年与费正清在北京结婚的费慰梅。“一个瘦瘦高高的人,深目高额,两肩下垂,脸色微黄,不认得他的人,总以为是个烟鬼”的哲学家,对应的是后半生一直寄住在梁思成、林徽因家里的金岳霖。“头发光溜溜的两边平分着,白净的脸,高高的鼻子,薄薄的嘴唇,态度潇洒,顾盼含情,是天生的一个女人的男子”的“白袷临风,天然瘦削”的诗人,对应的是已经因飞机失事而遇难的徐志摩。他与林徽因一见面,便“微俯着身,捧着我们太太的指尖,轻轻的亲了一下,说:太太,无论哪时看见你,都如同看一片光明的云彩……”“不是一个圆头大腹的商人,却是一个温蔼清癯的绅士”的丈夫,对应的是在营造学社任职,以“梁思成林徽因建筑事务所”名义在北京挂牌营业的梁思成。

这一次的较量,林虽显现出大方率真,但是冰却抨击出了这种超时代追求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不良。后世大多数的文章,都对林的作为表示赞同和欣赏,而忽略了冰真实想表达出的含义。她用看似温婉和调侃的笔调进行讽刺和抨击。抨击30年代的中国少奶奶们国破家亡,却依旧风花雪月的现象。

林徽音对待朋友真诚热情,对待自己的感情率真,坦诚,对于自己的丈夫更是细致入微。而冰与林不同的是,冰性格朴素高冷,在外人看来就没活泼善交的林更加讨喜,而感情上冰心显现的更多的是慈爱。在冰心看来,林在感情上的糜乱无疑是在树立给青年不正之风。

纵使两位大拿再大肚能容,截然相反的性格,最终还是促使了这对“姐妹”的反目成仇。

不过有些事情上林确实是赢了,冰心的“不善人意”使自己一步一步走向了被人误解的深渊里。年11月25日,也就是徐志摩遇难的第6天,冰心在写给梁实秋的书信中表白说:

人死了什么话都太晚,……我和他从来就不是朋友,如今倒怜惜他了,他真辜负了他的一股子劲!谈到女人,究竟是女人误他?还是他误女人?也很难说。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的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而在此之前,徐志摩寄给陆小曼的书信中,说道:

晚归路过燕京,见到冰心女士,承蒙不弃,声声志摩,颇非前此冷傲,异哉。”

后世大多抨击冰心的文章中会出现这两句,为何?大致看来,冰心在对待死者上语气恶毒,且两者的叙述双方关系时,相互矛盾。冰说自己和徐并无朋友之实,徐却说“承蒙不弃,声声志摩”。这让冰心大有落井下石之嫌。然而在冰心眼里自己和徐志摩从谈不上朋友,徐生前倒是一直被冰批判,而徐对冰却是没来由的好脾气,甚至最后一句对冰心的话都是“我的心肝五脏都坏了,要到你那圣洁的地方去忏悔!”。所以这两句话摆在一个台面上说,就有点断章取义了。

当然不仅在生活层面上的冰心饱受争议,文学上也是如此。她的代表作诗是《繁星》和《春水》。这两首诗是模仿泰戈尔诗体,却未受到泰戈尔本人赏识,而同一时期的女诗人不很不喜欢她。张爱玲曾说:“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苏青曾说过:“从前看冰心的诗和文章,觉得很美丽,后来看到她的照片,原来非常难看,又想到她在作品中常卖弄她的女性美,就没有兴趣再读她的文章了。”这些话说得实在刻薄,文人相轻自古有之,何况既是文人又是女人,情况真是“雪上加霜。”而对于冰心的诗,本身便不是她所擅之处。冰心更加善于散文和杂文。

至于说鲁迅、梁实秋对于冰心的看法,鄙人觉得也各有原因。

鲁迅先生的文学水平就不说了,不过按照他的性格,他很容易就极度不喜欢某个人,鲁迅大肆批判梅兰芳可比对冰心要激烈多了。如果不能因为鲁迅批判梅兰芳就说梅兰芳不是大师,那为什么到冰心这里就行得通呢?同为作家,吃的也不是一个锅里的饭,受众和传播途径都不一样。不要因为甲是大师,就认为甲批判谁谁就是渣渣,这规矩只适用于相声界。

梁实秋虽然批判了冰心的诗,但他同时也承认冰心的小说,之所以言辞激烈主要是针对社会上过于推崇模仿其文风,并不是一概而论的。

至于冰心和林徽因究竟几何,这并不是我们所应该去纠结的,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每天在键盘上去挖这些鸡毛的小事,然后写出一篇标题引人实则毫无内涵的文章。而是学习这些先人发自肺腑的去颂扬去批判发生在当代,古时事件。

最后附上林先生的文章

惟其是脆嫩(节选)

现走遍人间是能刺激创作的主力。尤其在中国,这种日子,那一副眼睛看到了什么,舌头底下不立刻紧急的想说话,乃至于歌泣!如果创作界仍然有点消沉寂寞的话——努力的少,尝试的稀罕——那或是有别的缘故而使然。我们问:能鼓励创作界的活跃性的是些什么?刊物是否可以救济这消沉的?努力过刊物的诞生的人们,一定知道刊物又时常会因为别的复杂原因而夭折的。它常是极脆嫩的孩儿……。那么有创作冲动的笔锋,努力于刊物的手臂,此刻何不联在一起,再来一次合作,逼着创造界又挺出了一个新鲜的萌芽!管它将来能不能成田壤,成森林,成江山,一个萌芽是一个萌芽。脆嫩?惟其是脆嫩,我们大家才更要来爱护它。

这时代是我们特有的,结果我们单有情感而没有表现这情感的艺术,眼看着后代人笑我们是黑暗时代的哑子,没有艺术,没有文章,乃至于怀疑到我们有不有情感!
  回头再看到祖宗传流下那神气的衣钵,怎不觉得惭愧!说世乱,杜老头子过的是什么日子!辛稼轩当日的愤慨当使我们同情!……何必诉,诉不完。难道现在我们这时代没有形形色色的人物,喜剧悲剧般的人生作题?难道我们现时没有美丽,没有风雅,没有丑陋,恐慌,没有感慨,没有希望?!难道连经这些天灾战祸,我们都不会描述,身受这许多刺骨的辱痛,我们都不会愤慨高歌迸出一缕滚沸的血流?!
  难道我们真麻木了不成?难道我们这时代的语辞真贫穷得不能达意?难道我们这时代真没有学问真没有文章?!朋友们努力挺出一根活的萌芽来,记着这个时代是我们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冰心和林徽因,近代版塑料姐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