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光未然曾两次悼念茅盾,第一次还是在茅
TUhjnbcbe - 2024/4/9 16:46:00
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比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

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诗人光未然算得上是现代著名作家茅盾的学生和晚辈,却在庆祝茅盾五十寿辰的活动上朗诵出了哀悼之辞,这其中有何隐情?时过境迁,当茅盾去世之后,光未然又撰文哀悼茅盾,这次,他又想表达什么?且看本文笔者综合多种资料之后,将这段往事娓娓道来……

茅盾作品《子夜》人民文学出版社年茅盾光未然年版《茅盾全集》一册《蚀》茅盾年版《春蚕》茅盾年版

 似是而非的“生日”

年6月24日,著名作家茅盾在重庆度过了他的五十寿辰。虽然他自己后来说:“其实六月二十四日并非我的真正生日,一九四五年也不是我的五十周岁。不过我对这些生活细节一向不放在心上,也就任朋友办起来了,办得十分热闹。”这里说的“朋友”,主要是指在重庆的各界进步人士,包括在此地的共产党各级领导人。

茅盾自己曾说,从他记事时起,他家就有一条约定俗成的规矩,那就是全家人既不做寿也不过生日。时间一久,他不仅没有过生日的概念,连具体的何月何日出生也没有搞清楚:“只记得是在尚未入伏的某月二十四日。”在此之前的年4月,重庆文艺界为作家老舍举行了创作活动二十周年茶话会。会后一些人便倡议也为茅盾搞一个庆祝会,共产党人、后来成为知名评论家的叶以群就追问过茅盾的年龄和生日。一方面是确实不怎么清楚,另一方面是不愿意说仔细,茅盾后来回忆:“我就没答上来。”“我推托了。”

年,叶以群打听到当年茅盾已五十岁,便正式向茅盾提出,说朋友们希望在生日那天为他贺寿,希望他提供生日的准确时间。当时茅盾还是谢绝了叶以群的询问,他觉着一来自己从未过过生日,二则认为大家都忙,没必要为此惊动同仁,可后来看,叶以群的询问并不代表他个人。过了几天,共产党干部徐冰及廖沫沙,一同来到茅盾在重庆的住所唐家沱。来此的主要意思,就是谈祝寿之事。徐冰明确地说,这是恩来同志的意见,沈先生(按,茅盾本姓沈)从事革命文艺工作整整二十五年,又适逢五十寿辰,这是双喜临门,应该庆贺一番。大约怕茅盾再次拒绝,两人还说出了一番理由,即祝寿一事已有先例:年曾为郭沫若、年为沈钧儒都祝过寿,故此希望茅盾不要推辞。

据茅盾晚年回忆,他们还有一番深层次的理由:沈先生不要以为这只是先生个人的事,这是进步文艺界的一件大事,是文艺界朋友荟萃一堂向当局的一次示威,对于当前的民主运动也是一个推动。这层道理,使得茅盾很难再推托。“此时此刻的祝寿是为了通过这一活动扩大民主力量的影响,宣扬正气,打击反民主的势力。”于是茅盾同意了祝寿的建议,并选择了6月24日为生日(年后,研究者发现此生日有误,茅盾再次向长者打听,才终于弄清自己生日是年7月4日)。

 茅盾的“五十而进”

当年6月6日这一天,共产党主持的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一条消息称:“本年六月是名作家茅盾先生的五十初度,文艺界由郭沫若、叶圣陶、老舍发起,正积极筹备庆祝他的五十诞辰和创作二十五年纪念。”

6月20日,筹备会发布了一则通启:“今年沈雁冰(茅盾原名)先生五十岁了……二十七八年以来,他倡导新文艺,始终没有懈怠过,而且越来越精健,对于他的劳绩,我们永远忘不了。他有所为,有所不为;他经历了好些艰难困苦,只因中有所主,常能适然自得;对于他的操守,我们永远忘不了。”这段话,主要还不仅在论其文学成就,主要还着重其精神,人格操守一面。这是当时人们评价人的重要标准。

为回应友人的祝贺,茅盾写了一篇《回顾》文章,总结自己25年的创作:“人在希望中长大。假如五十而不死,还是要带着希望走完那所剩不多的生命旅程……路不平坦,我们这一辈人本来谁也不曾走过平坦的路,不过,摸索而碰壁,跌倒了又爬起,迂回而再进……我所懊恼而亦感惭愧的,乃是不曾写出中国的最平凡而其实是最伟大的老百姓。”当然,茅盾还有信心:“我自觉得,严肃的工作此时正当开始呢,要认真用功起来。”

这篇文章,发表在当年6月24日《新华日报》上。茅盾的态度是谦逊的,也是积极的。人到一定年岁,尤其中国人,总是愈加感到不足,这是进步的表示。这是境界的开阔,是人生的升华。

活动当天,茅盾与夫人从居住的唐家沱赶到城里。一路不大顺,到达时已近下午3时。白象街西南实业大厦庆贺会场,到达的客人居然有五六百人之多。重庆的文艺界同仁几乎全到了。共产党方面代表是王若飞,国民党元老邵力子,各界知名人士沈钧儒、柳亚子、马寅初、章伯钧、邓初民等;国民党高官张道藩,苏联大使馆一等秘书费德林,美国新闻处的窦爱士以及十多位盟邦友人。刚从新疆死里逃生的赵丹、王为一、朱金明等也赶来参加。

当天的庆祝活动非常热闹。活动的主持者,是年高德劭的沈钧儒先生。他首先致辞。接下来,柳亚子、邵力子、王若飞、费德林、窦爱士、马寅初、张道藩、刘清扬、白薇纷纷发言。

庆祝茶会上,一位正大纺织染厂的老板陈钧先生,还委托沈钧儒和沙千里律师,将一张十万元的支票赠送给茅盾,指定作为茅盾文艺奖金。这笔钱,茅盾交给了“文协”,希望用来奖励青年作家。由此生发,引起了各方捐赠,这笔奖金后来陆续增加到三十万元。“文协”为此成立了老舍、靳以、杨晦、冯雪峰、冯乃超、邵荃麟、叶以群等组成的茅盾文艺奖金评选委员会。他们发出征文启事,一共征集得青年作者作品篇。后由评选委员会选出甲等3名,乙等2名,丙等3名。对战时的文学,起到了相当的激励作用。

这天的茶话会结束时,寿主茅盾起来致辞。知识分子的个人认知,总是低调谦虚的。他说,我做了几十年的文艺工作,回过头来看看,贡献太小……现在大家给我光荣,为我做寿我十分惭愧。

茅盾还引述英国大作家萧伯纳的话:四十岁以前如果写不出什么伟大作品来的作家,将来也无多大希望。“我是相信他这话的……然而今天朋友们的鼓励和鞭策,使我产生了战胜体弱多病再活二十年的勇气,再写几部作品。”看来,这次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茅盾及所有参与人的信念,增强了人们战胜眼前战争困难的决心。

茅盾最后的发言,是自己的表态,也代表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愿望:我自己也是从血泊中走过来的,而现在,新一代的青年又担负了比我们这一代更重的担子,他们经历着许多不是他们那样年龄所需经历的事……抗战的胜利已在望了,然而一个民主的中国还有待我们去争取,道路还很艰险。我准备再活二十年,为神圣的解放事业作一点贡献。茅盾几乎呐喊着说:“我一定要看见民主的中国的实现,否则我就是死也不会瞑目的!”

 光未然光未然


  特别的“贺词”

这次祝寿茶话会,共产党人是十分重视的。他们不仅事先做了大量工作,整个过程积极参与,还在《新华日报》大篇幅报道情况。在贺寿当天,该报发表社论《中国文艺工作者的路程》表达祝贺。共产党领导人王若飞撰写了《中国文艺界的光荣,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荣——祝茅盾先生五十寿日》的文章,代表共产党人对茅盾数十年的文艺工作给予评价:“中国文化界的一位巨人,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中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在中国文坛上努力了将近二十五年的开拓者和领导者的茅盾先生……从他在新文艺所开拓的道路,从他在新文艺旗帜下所指示的方向,都充分表现茅盾先生的一切努力是为了我们民族的解放与人民大众的解放。”

这些对茅盾的评价,是恰切到位的。从大情势看,也符合人们在战时的精神需求。是可以激励人们,为国为民奋进前行的。

不仅重庆,成都文艺界百余人,也举行了庆祝活动。一贯平和的叶圣陶,因为与茅盾交往甚深,竟激动地站在凳子上大声呐喊。遥远的昆明,文艺界也举行了庆贺。不过他们是在6月25日召开庆祝会的。活动之外,更大量的是来自各界朋友的贺礼。

譬如冯玉祥将军所赠卷轴上,一只大寿桃之外还有诗作:

黑桃白桃和红桃,各桃皆可做寿桃,

文化战士当大衍,祝君寿过期颐高。

此诗有冯玉祥一贯的风格,略带诙谐,简朴明了。

老舍先生赠一副嵌名对联曰:

鸡鸣茅屋听风雨;

戈盾文章起斗争。

其他贺函、贺电、贺词极多。这其中,却有一份看去十分别异,题目有些扎眼:“哀辞”。它来自一位诗人——《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光未然。

此时的光未然,正在抗战的另一后方城市昆明。6月25日,昆明的文艺界也和重庆、成都一样,举办了庆贺茅盾生日的活动。第二天,参与活动的光未然,给重庆的茅盾写信,描述了那边活动的场景:“昨晚是一个很愉快的聚会,在新近开张的文艺沙龙里举行。到会的朱自清、闻氏弟兄(一多、家驷)、田寿昌、李广田及云彬、思慕、公朴、何林、白澄、吕剑、北屏诸友都说了很多话。朱佩弦(按,朱自清)先生甚至提到他走向写作最初是由于您的鼓励……”

光未然还说到他在聚会上说了两件事,很引起大家的兴趣:一,茅盾的长篇小说《腐蚀》,当时传播不多,可南洋一带读者却因为地利,先睹为快。光未然就介绍了这部作品的内容和情节以及该书在南洋读者中的反响;再是,“皖南事变”后,光未然去了缅甸。在这里,他和友人们听到一个“不幸消息”:茅盾与邹韬奋先生一同殉难了(这当然全是误传)。这“不幸消息”却震撼了这里的青年,大家悲痛地为两位受人敬重的人物举行了追悼会。激愤的光未然还写了一首悼念茅盾的诗作《我的哀辞》,在悼念会上朗诵。信写到这里,光未然庆幸地说:“而沈先生,您居然违背了某些人的心愿,没有死,而且继续写了更好的东西,而且让我们替您祝寿,而且您还会更扎实、更坚强地活下去和写下去。我们最晚吃了您的寿面,吃得很有味。”但是光未然“那首哀辞,它将永没有发表的机会了”,故此他询问茅盾:“但我也不愿我的真挚的悲愤的语言,从此沦灭于人间,趁着祝寿的机会,我把它抄给您,您该不以为我是太恶作剧了吗?”

这样饱含着浓郁深情的“哀辞”,茅盾有幸生前读到。一个达观且深通人世的文化人,他怎能不为其中的情绪感动,怎能感到“恶作剧”?这份“哀辞”,茅盾长久保存。在晚年写作回忆录时,他将其抄录出来。因为“让这首哀辞泯灭于世太可惜了……”:

我以我暴怒的言语/告诉你——/法西斯/我永远把对你的深仇大恨/记在心底/你又一次/摧折了/我们苦难人民的/一面大旗

我以我钢铁的言语/诅咒你——/法西斯/即刻在我们全中国青年/悲哀的誓师里/死灭吧

你竟敢/杀害了/茅盾先生——/我的导师/我的同志

我的眼泪将化为火花/播散在/漆黑的/夜的太平洋上/让它变成千千万万/照明的火炬/为了追寻他/高贵的灵魂——/茅盾先生——/我的导师/我的同志

我的眼泪将化为毒箭/我的无尽的哀思/将化为弓弦/我将时时刻刻/让弓在手/箭在弦上/对准你——法西斯/我的死敌/我以我诗人的权力/命令你——法西斯/必须以你所劫夺的/全中国的自由和/全亚洲的自由/必须以你的一切/连同你卑贱的头颅/用来赔偿/我们的——茅盾先生——我的导师/我的同志/我以我先知者的预言/告诉你——/法西斯/且慢得意

瞧着吧/我们来了/带着悲愤的眼泪/带着无尽的哀思/带着用哀思和眼泪做成的/无敌的武器/为了讨还/东方人民的血债/为了纪念/茅盾先生——/我的导师/我的同志

这首哀辞,情真意切,表现了对一位著名文化人的“不幸”的激烈愤慨。在战时,文化精神的作用,有时比有形武器还来得紧要。因为此凸显了人们还葆有魂魄,抱定胜利向往,这也使得这首悼念生人的“哀辞”显得无比珍贵。对此价值,茅盾当然清楚,他后来在写回忆录时曾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开追悼会和祝寿有共通之处,它们都凝聚着炽烈的友情,而这些友情在平时却往往被忽略。不过,在追悼会上倾诉的友情,被追悼者是再也听不到了,这也是‘不可补救的损失’。我却有幸在祝寿会上聆听朋友们真挚热情的教诲的同时,又读到了朋友们以同样的真挚和热情谱写的追悼我的亡灵的诗篇。”

真正的悼念

战时的这次悼念可以说还有“后续”。年3月,“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胡耀邦语)茅盾与世长辞。当年曾写出过“哀辞”的光未然,心中是悲痛的。年7月,在纪念茅盾诞辰90周年之际,他再次写出文章《文学家与革命家的完美结合》,对这位先驱者的贡献,做出更为深切的论述:“早在五四运动前夕,他便怀抱改造旧社会的理想,开始了文学活动。”对于茅盾的文学贡献,光未然认为,早期“他主持改革的《小说月报》,荟集了五四时期以现实主义流派为主的一批重要作家,吸引、鼓舞了一大批早期的新文学作家和广大青年。他所写下的大量倡导‘为人生’的文艺评论,不仅为新文学的健康发展廓清道路,而且为我国早期文学批评的发展,作了重要贡献。”

对于茅盾的革命历程和文学业绩,光未然充分肯定:“他不仅在多方面的社会活动、文化活动中,表现出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大无畏精神,并且始终以严谨、扎实、勤恳的大量劳动成果,发挥革命文学反映时代、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正在陆续编辑出版的《茅盾全集》(不包括翻译作品),总计四十卷,共一千二百余万字,广泛涉及中外文化艺术的各个方面,真可谓学贯中西,著作等身,显示了一代文学宗师巨匠的博大精深和多才多艺。”他举例:“其中《蚀》《虹》《子夜》《春蚕》《林家铺子》《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清明前后》等杰出作品,不仅以深刻的思想与精湛的艺术力量,特别是一系列富于生命力的典型人物的创造,显著地提高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水平,充实了我国现代精神文明的宝库,促进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思想的革命化……”光未然小结说:“如果说,一个民族的一定时代的精神文明与智慧水准,总是以这个民族与时代的精神领域、思想领域的杰出人物为代表,那么,茅盾同志和一些同时代的杰出的英雄志士、思想家、科学家、文化巨人、文化大师们一起,毫无疑问是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精神文明与智慧水准的当之无愧的优秀代表。”

当然,此时的纪念,就不如当年的“哀”,而是新时期的回应:“今天,我们郑重纪念他的九十诞辰。我们没有眼泪,没有悲伤,我们高兴地向他汇报,我们的文学创作和各项文学活动日见繁荣兴旺起来,茅盾文学奖以及其它奖掖文学的措施,已经结出并正在结出越来越丰硕的成果,在国内外读者中发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光未然两番悼念茅盾,第一次情真意切,内容却很长时间未被多数人所知。当然,茅盾本人却感受体会到了深挚人生的况味;第二次的纪念,忠实,全面,可正如茅盾回忆中所言,被怀念者却不能感知了。但光未然此文的论述内容,尤其题目,却常常为研究者引用。大约人们认为,他概括的茅盾一生为“文学家与革命家的完美结合”,是准确且恰切的,可以成为评价其一生贡献的精当之言。一个人,能够在生前读到“悼念”自己的真挚文字,应该是难得幸运的。至于逝后悼念,倘若更多是公允、清晰,如光未然的文字,同样是难觅的“知我者”之音。

茅盾有幸,光未然有情。

在文学和友情两方面,他们都是幸运的。这也使我们后来者,对文学的修养诸方面(包括阅读文本、亲历友情),应有更高人生境界的提升,有进一步体悟真谛的追寻认知。

(原标题:光未然与茅盾两次“哀悼”)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杨建民

流程编辑:L

1
查看完整版本: 光未然曾两次悼念茅盾,第一次还是在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