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3月阅读书单,不负春光,不负我心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最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在时间的河流里争取不沉沦!

到了3月最后一天,年第一季度结束了。这是2月的读书文章2月份阅读书单,专注,多读,坚持。在整理自己这个月阅读书籍的时候,像整理一个月的收成。都是时间堆出来的,我花了多少时间在这上面,就有多少收获,就像农民花时间播种,培育等着收成一样。堆着垒着曾经抚摩过的书籍。还有很多我划过的痕迹。不知道何时会消停,也不知道何时不会再读书。

不知道你们这一季度过得怎样?

是否兑现了自己年初的承诺?

是否忙碌而充实还是茫然无措。

不负春光,不负我心。

今天打了这个月第十五场球,刚好更新了十五篇文章,完整读完了23本书。

三月延续了二月的阅读节奏,没有出差,没有落下一天。阅读的种类多种多样,有流行读物也有很深奥的哲学书籍。孔子说,有教无类。我是有读无类。我从没觉得读书有贵贱之分,就像爱好也无贵贱之分一样。读书和打球,钓鱼,打麻将,看电视剧也是一样的爱好。

有人问我,说怎么做到在上班,带娃,做饭,做家务,打球之余还能一个月读到二十多本书。这个问题我可以写一篇文章来解答一次。时间来到了四月,然后很快高考,暑假,国庆,又是一年了。人年纪越大,时间会越快。而我已经不会再去在意,因为每天每时我都在这读书。

《大逃港》

陈秉安著

《金庸传》

傅国涌著

我把这两本书放在一起,是有原因的。3月10日是金庸的生日,那天我本来想写一篇文章:不写武侠的金庸依然是侠之大者。但后来没写,具体原因你们懂的。那为什么金庸是侠之大者,那就和大逃港有很大的关系。年,那些在内地活不下去的人用脚投票,从深圳偷渡到香港。产生了著名的年六二大逃港事件,梧桐山下埋藏了多少尸骨?而几十万难民逃到香港之后,会是怎样的遭遇?

那个12岁的少年叶小明,母亲带着他和一群人偷渡,快到香港的时候一场洪水冲走了他母亲。他目睹了人性最丑恶的事情,后来在香港通过自己努力成了著名企业家,在一次会上讨论香港经济奇迹的时候,他说,你听那些专家分析这个指标,那个策略,他们懂香港吗?他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香港人吗?真正的香港奇迹,是我们这些人,是我们这些冒着生死被逼上梁山的人,用眼泪,用血创造出来的。

而金庸和他创办的《明报》在这次大逃港中崛起,在当时的香港政府赶跑、遣返难民的时候,是金庸的《明报》呼吁善待难民,救援难民。《金庸传》里写道,5月15日,香港《明报》发表了首篇社评:“最宝贵的是人的生命!最大的仁政,就是救人的生命!香港各界的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明报。狭窄的报馆仿佛成了一个人道主义救援中心!”

不用去讨论其他,只要有这一段就够了,金庸在他那个时代做了他该做的事,所以就算他一部武侠都没写,依然是侠之大者。通过他的呼吁和救援,有许多难民得到救助。

《喜宝》

《我的前半生》

《圆舞》《外遇》

亦舒著

亦舒的小说以前读过一些,但这次突然想读就买了几本回来。一个周末刚好在办公室就读了三四本。在这篇文章努力的女人,自带光芒里曾经介绍过《我的前半生》。《喜宝》和《圆舞》都是少女爱大叔的套路,亦舒女郎里面的特色明显。不过有我喜欢的一些元素。《外遇》这本相比下就一般了。

《局外人》《西西弗神话》

加缪著

默尔索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这个世界永远的局外人。母亲死了,他没悲伤。后来误杀了人,在被审判的时候,却被说成冷酷无情、蓄意杀人的魔鬼。说他在母亲葬礼上也没哭。对女朋友也是不咸不淡。但他就是局外人。这是加缪的成名作。

另外一本《西西弗神话》是加缪随笔集,专门谈荒诞主义。加缪用悲悯的笔调,指出人类存在的荒诞性,荒诞英雄西西弗不断的把一块岩石推上山顶,而石头因自身重量一次又一次滚落。没有比无用又无望的劳动更为可怕的惩罚了。但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是幸福的。加缪说:攀登山顶的拼搏本身足以充实一颗人心。应当想象西西弗是幸福的。向永恒地向自我追求、自我寻找答案的灵魂致敬。

《巴黎圣母院》

雨果著

三个男人三颗心。英俊的队长浮比斯,阴毒的红衣主教,有颗金子般心的卡西莫多。美丽的吉普赛女郎爱斯梅达拉爱上的是把她看得最轻的浮比斯,被那个最想占有她的红衣主教弗罗洛害死,而那个最想保护她的卡西莫多,最后抱着她的尸骨死在了一起。

女人容易爱上辜负她的人,一直想占有你的人会给你陷害和诬告,而那个最爱你的人只能默默守候,却从不敢开口,因为他最自卑。三种爱情关系,大概很多女生会遇上吧。

《结婚十年》

苏青著

《张爱玲和苏青散文精粹》

苏青张爱玲著

我在这篇努力的女人,自带光芒文章里引用过张爱玲和苏青的那次对谈,就是这本散文精粹里有的。张爱玲说:“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心甘情愿的。”可见张爱玲对苏青的欣赏。苏青入世,热热闹闹的,而张爱玲永远是那冷冰冰的样子,她们俩的文字也很容易读出来。苏青谈女人,谈养育孩子,谈怎么和婆婆相处,很多都是经验之谈,现在读来依然不过时。

而她的《结婚十年》是自传体。让我最感慨的是,一段婚姻里如果你所做的事情一直得不到另一半的支持是多痛苦的事。《结婚十年》里,怀青一直喜欢写作,投稿赚稿费,而她丈夫贤一直反对。并且冷嘲热讽,每次看着她写稿件,拿了稿费都反而很不开心,并且要求她停止写作,不要去写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了。最后两个人当然是离婚收场。

《伊豆的舞女》

《雪国》

川端康成著

伊豆的舞女是最美的初恋。也是关于离别的。“你是不是遭到了什么不幸了?”“不,我刚同她离别了。”一直都是那种淡淡的爱恋,没有很强烈,但在离别的那一时刻,却任由眼泪流了下来。就像少年时期那种对某个人有好感,突然分开然后觉得一生一世多不会再见一样。

《雪国》里面有很多关于声音的描写。“她的话音优美而又近乎悲凄。那嘹亮的声音久久在雪夜里回荡。”岛村和叶子、驹子之间的爱情,叶子说你带我走,离开雪国去东京,但岛村在犹豫,最后叶子在火海里去世了,故事刚好结束,在雪国里很凄美的故事。其实整个小说情节都很简单,就是一直在营造那种凄美的氛围。

《麦田里的守望者》

塞林格著

这本书应该是我第三次读了。喜欢里面的一段话,主人公霍尔顿说的。“真正有意思的是那样一种书,你读完后,很希望写这本书的作家是你极好的朋友,你只要高兴,随时都可以打电话给他。可惜这样的书不多。”然后他举例毛姆的《人生的枷锁》,他说看了后绝不想打电话给毛姆。说不出道理来。只是像他这样的人,我就是不愿打电话找他。

其实读书真是这样,有的时候读完一本书,读到一篇文章很想打电话给作者。而有些读完之后,觉得他内心应该很冷漠,一点都没认识的欲望。

《边城》

沈从文著

翠翠和她祖父的故事。翠翠的母亲是一条暗线,但是沈从文给了很多笔墨。“翠翠的母亲,某一时节原同翠翠一个样子。但一点不幸来了,她认识了那个兵。到末了丢开老的和小的,却陪了那个兵死了。这些事从老船夫说来谁也无罪过,只应由天去负责。翠翠的祖父口中不怨天,不尤人,心中却不能完全同意这种不幸的安排。到底还像年青人,说是放下了,也正是不能放下的莫可奈何容忍到的一件事情。摊派到本身的一份来说实在不太公平!”

翠翠的母亲,老船夫的女儿,跟着一个当兵的,怀了翠翠,部队和乡俗都不容,就两个人相约死掉了。祖父养大翠翠。祖孙相依为命。有一天祖父去世了。翠翠哭了很久,那个说爱她的人也没。或许永远不再来,或许明天就来。

《卡夫卡传》

邵嘉骥著

买了两本卡夫卡传,先读了这本。卡夫卡永远都在和自己的父亲斗争,他父亲看不起他,不让他写作,也不让他学习和写作相关的专业,他选了法学,拿到了博士学位,但是他就是喜欢写作,而为了生活不得不去保险公司上班,他兢兢业业上班,职位还不断升,但是他就觉得郁闷和懊恼,因为不断在剥夺他写作的时间。他总是在想有大把安静写作时间就好了,但又总是在被人打扰,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中活到了去世。

他的那些伟大的作品里的小职员、细节、案件、超出现实的想象,有多少是来自他的职场生活?大部分。他从现实汲取了最大程度的营养。可惜,卡夫卡始终没有理解这一点。他还是在不断的抱怨自己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最好的作品一直没写出来,让他的朋友马克斯烧毁他的全部作品,但是马克斯最后没有做,保留了这世界经典的文学作品。

《追风筝的人》

胡塞尼著

有一个周六在办公室读完的,重读,也相当于新读,因为忘记得差不多了。“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小时候那一次没有救哈桑,成了阿米尔少爷心中永远的疼。而他再次踏上阿富汗的土地,听到了关于父亲不一样的故事,原来哈桑是自己的同父异母兄弟。阿米尔要救出被塔利班抓走的哈桑的孩子。带回美国好好生活。为你,千千万万遍。

《窄门》

纪德著

一部关于年少时期的爱情故事,但又贯穿着一生。年少的时候,“我”喜欢上了阿丽莎。“我只希望自己可以配得上她,就算是现在我也没有生出占有她的念头。学习,努力,助人,我将我的一切都悄悄献给阿丽莎,并将这想成是高尚的美德:这些事情我只是为了她做出来的,但我并未让她知晓这一切。”“无论我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一定都是因为你才会变成那样的。”

也只有年少可以许下这么重的承诺。

后来两个人还是没在一起,但这份爱情永远埋藏在“我”心里。最后一部分书里写道:难道你相信,一个人能把这种没有希望的爱情放在心里长久地保持下去吗?“我相信,朱丽叶。”“你也相信日复一日的生活不会把它磨灭吗?”黄昏如灰色的潮水般,渐渐淹没了这里的每一件东西。在一片朦胧的月色里,每一件东西都好像活了,低声细细倾诉自己的过去。

《理想国》

柏拉图著

这本书十多年前买的,也读过。书本里还划了很多,但这次读起来却好像是第一次读一样,我都忘记了。这样也好,重新读了一遍。书中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论为基础设计了一个很完美的理想国。

苏格拉底设计的教学课程里面,数学排第一,几何学排第二,天文学排第三。这样的教育课程设计可以看出几千年前和中国教学设计的差别。谈文艺和体育锻炼那一章节也不错。苏格拉底说:那种能把音乐和体育配合得最好,能最为比例适当地把两者应用到心灵上的人,我们称他们为最完美最和谐的音乐家应该是最适当的,远比称一般仅知和弦弹琴的人为音乐家更适当。

《时代的精神状况》

雅斯贝斯著

一本深奥的哲学著作。而实际上里面很多章节都很好读,谈教育,谈家庭生活,谈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等,读这些著作就这样,一定不要有畏惧心理,先静下心来慢慢读进去再说。好在读哲学著作,我也能够认真读下去。“今天,单个的教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是一个自我牺牲的人,但是,由于缺乏一个整体的支撑,他实际上仍是软弱无力的。”这句话用在现在中国的教育也适用的。

《流放的老国王》

阿尔诺·盖格尔著

一本写父亲患了老年痴呆怎么和他相处的书。“我觉得生命之所以有吸引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死亡。死亡让我对世界上很多事物看得更清楚。”而他在照顾老年痴呆父亲的时候,发现自己对父亲原来这么缺乏了解。“几乎每一个人,无论男女,对自己父亲的想象都不准确,孩子们想象出的形象极少能符合实际父亲的。”

《诗的见证》

《被禁锢的头脑》

米沃什著

波兰著名诗人,散文家米沃什,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而他个人的经历也足够传奇,二战期间在波兰华沙从事地下反法西斯的活动。《被禁锢的头脑》大都是回忆那段时间的文章,那段时间的诗人,活动家,作家们在那样黑暗的社会里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他曾目睹过二十来岁的女孩,就在他眼前被子弹穿胸而过,现场死亡。他曾目睹过纳粹到处抓人送往集中营。“那是年的华沙,我们生活在绝望之中,但扔抱着某种希望,尽管我们知道,这仅仅是幻想。”

另外一本《诗的见证》是他在哈佛大学讲座的内容,主要谈诗歌的。因为他获奖的作品是诗歌。

最后我想推荐一本诗集。每次阅读书单里,我从来没推荐过诗集,因为诗歌阅读,我经常都是拿着一本就读几首,很少一次性就完整读完的。但好的诗集真的很多。在不断购买和阅读中,也稍稍有了一点判断力。

《现实和欲望》

路易斯·塞尔努达著

我喜欢西班牙语的诗歌。“我相信我自己;因为终有一天我会成为所有我爱的东西:空气,流水,植物,那个少年。”塞尔努达这本诗集里面还有他描写洛尔迦的那篇文章也非常好。还有他是同性恋,他也一直没有隐瞒这个事实,因此还受到了很多歧视,在那个年代。

(每次都是这样堆着看看吧,要一本本拍摄,工作量太大,而且我也很难拍好,去网上找封面图,我也懒得找,而且找到的不一定是我阅读的版本。)

相关阅读

1月份的阅读书单,我只是在遵守自己的承诺

2月份阅读书单,专注,多读,坚持

火养

期待四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