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消失4年的运城这座地标建筑的辉煌,你见过 [复制链接]

1#

时间会抹煞许多记忆,但某个有着集体回忆的地方却难以忘记。它就是运城河东剧院。——题记

河东剧院,即河东会堂,是老运城人经年不变的一种习惯叫法。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河东剧院可谓辉煌一时,是运城地区的文化地标。

那么,对于这座已消逝四年的旧时地标建筑,它所走过的36年时光,你是否还会偶尔记起?

八十年代的河东剧院

曾位于人民北路1号的河东剧院,始建于年,落成开放于年8月,是继人民剧院、电影院之后的又一座影剧院。

相对于前两座影剧院而言,河东剧院属于地市级,在改善当时全区文化基础条件,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当地文化繁荣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河东剧院位置示意图

建成初期的河东剧院矗立在多层高高的台阶之上,外观庄重气派,体量方整大气。入夜之后,剧院前的两基华灯熠熠生辉,凸显建筑的宏伟气势。

据市志载,剧院空间宽敞,观众厅平方米,座席个。舞台面积平方米,乐池78平方米。后台化妆、服装室计平方米,门厅、观众休息厅共计平方米。

剧院的硬件设施当时也堪称一流。至90年代初,已有舞台自动化吊杆10道,WDK一一A型可控硅调光台一套,美国白威12路调音台一个,东风35mm胶片电影放映机两台,观众厅、舞台共安装日本三菱PS-8.10B型空调机八台。

作为一座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的综合性影剧院,河东剧院具有接待各种大型演出、电影放映、接待会议等诸多功能,一时之间,成为全区*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河东剧院夜景

编者是七零后,有关河东剧院的记忆,惟年至年的学生时代最为印象深刻,那也是剧院的黄金时期。

那时编者尚在与河东剧院毗邻的地区人民路学校就读,每每学校包场电影之时,便是很难忘的一段快乐时光。

到这一天,同学们会兴高采烈的列队穿过剧院正门用铁管隔成的检票口通道,然后有的同学会在门厅西侧的小卖部里买些冰棍、瓜子等零食,而有的同学则早就兴冲冲地从两边分着单双号的小门跑进放映厅了。

找到座位后的同学是兴奋又东看西瞅的,更是内心无比期待的。

待全场灯光暗下,高高窗扇关闭,电铃声短促响起,就喻示着要进入精彩的电影世界了。开映后,若还有没找到自己座位的同学,领票员便会打着手电筒帮助导引。

进入观看模式后,同学们会随着银幕上的剧情而紧密互动着。那会包场的影片通常是革命战争题材,同学们会时而为敌人的凶残紧握双拳,时而又为我军对敌的痛击拍红双掌。

现在回想起来,这种集体观看红色影片从小培养爱国情操的形式,河东剧院无疑在其中也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剧场内的观众

犹记得那时的剧院售票处,西临人民北路,在售票窗一侧的墙上挂着面红底白字的铁皮宣传栏,醒目写着当日放映的片名、场次及票价。当到了晚上或是周末,售票窗口前买票的人常常排起长队,相当热闹。这也难怪,在精神文化资源相对匮乏,电视机也未普及的八十年代,观影自然成了众多运城人文娱生活的首选。

那时的河东剧院也是很有文艺范的,在与售票处连为一体的长廊下,北边靠墙的一面装有多组玻璃窗,其内嵌有各种电影剧照的对开海报。而在长廊外的高处,悬挂有多幅由剧院美工手绘的大型电影海报,有着很强的艺术性。台阶上的剧院门厅两侧,也各有两面电影宣传栏,上边的招贴海报会隔时更新,常常吸引一些电影迷驻足欣赏。

《神秘的大佛》电影海报

八十年代初中期放映的影片还是观赏性、思想性很高的,国产片如《高山下的花环》《四渡赤水》《城南旧事》《铁甲》等等,并且电影类型还有什么“宽银幕”“遮幅式”“立体电影”之类的。

当时的票价一般在一角到两角五分之间,如果是立体电影,如《欢欢笑笑》《枪手哈特》,因需佩戴一种特制的偏光立体眼镜,票价会稍高。

而对于一些影迷来说,电影开映前,在剧场内买上一份五分钱运城电影公司出版的《电影宣传》(86年后更名为运城电影报)四开小报,或一册一角五分山西电影公司出版的《电影介绍》32开杂志,又是一笔额外的消费。

河东剧院入场券

纸质偏光立体眼镜

《电影介绍》杂志

虽然这些开支对于当时普通工人三四十元的月收入来说,不啻为一次奢侈消费,但即便如此,仍旧阻挡不住很多人惬意的观影脚步。那时市区也还没有开通公交,人们多是骑着自行车或步行前往,一样兴致很高。

说到观影体验,那会河东剧院还是硬座木椅,但并不影响人们对观影的热情。银幕前,大家聚精会神,沉浸其中,偶尔中途会有下半部拷贝跑片耽搁的时候,于是场内一时口哨四起,焦急等待中,人影憧憧中,有的人便去东边的卫生间过烟瘾去了。

当电影散场,剧院的两边侧门就打开了,观众边鱼贯而出,边与同伴交流着观影感受,可见那个年代的电影文化氛围多么浓厚。

那时的河东剧院舞台也是风光无限的,由于硬件设施先进,曾有许多演艺圈名流在此献演过,如李谷一、蒋大为、董文华,刘晓庆、谢芳、马季、姜昆、唐杰忠等,广受运城观众的欢迎。

据90年代初的统计数据显示,河东剧院自投用以来,上映电影场,接待观众万人次,总收入万元,上交国家发行收入万元。先后14次被评为省、地电影放映和宣传先进单位。接待各级演出团体63个,上演音乐歌舞、戏曲节目计场,平均上座率达75%,收入36万元。

年的河东会堂

80年代末90年代初,录像厅在运城如雨后春笋般滋生出来,使得包括河东剧院在内的众多国有院线影片上座率均遭受到一定冲击。

年10月,应关公文化节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的需要,河东剧院完成了内外部的提升改造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剧场座椅更换为软座,门厅外改为主席台,两侧台阶设为观众看台等内容。

此后,随着彩电、VCD的深入百姓家庭和多种休闲娱乐方式的可供选择,加之在电影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到年时,运城各影院的电影放映业务已基本走向沉寂,河东剧院也概莫能外。

时至年左右,因人民路扩路,河东剧院的售票处及长廊全部拆除。彼时也已更名为河东会堂,并将剧场服务功能重点过渡到各种会议接待、戏曲惠民演出等范围。

年的河东剧院大门

年的河东会堂

河东会堂改造征收公告

作为曾是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新时期的运城建设让步,也许是河东剧院最后的光荣和使命。

年9月,河东剧院改造工程正式启动,随着昔日的高大建筑被钩机夷为平地,承载着运城人集体记忆的河东剧院就此告别了历史舞台。

年河东会堂拆除现场

剧院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是城市文化品位的集中体现,被誉为城市文化客厅。

回首旧时光,曾与几代人结下不解之缘的河东剧院,已沉淀为这座城市抹不去的印记。

(来源:运城之窗网)

扫码免费注册

运城人都在玩这个,还能赚钱

↓↓↓90%的运城人都在上面买东西,聚划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