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
中药小课堂(1)
五味·配伍
广中医人都知道,中药是门重要但是很魔鬼的课。厚厚的一本书,几百味药材,是绝对不能临时抱佛脚滴~学习中药的秘诀就是记记记记背背背背。下面,同学们就紧跟小编的步伐,复习一下本周中药课的重点吧!
麻黄
一.五味
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味
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
(1)发散表邪(解表药多辛:麻黄,薄荷)
(2)祛散风邪{外风证,外风证引动内风证}
(3)祛散风湿(风湿痹症)
(4)祛散湿邪(湿阻中焦)
(5)行气(治气滞证:木香)宣通肺气
(6)行血(血瘀证:红花,麝香)
(7)芳香开窍
(8)芳香避秽(五月恶月,瘟疫流行时)
禁忌:辛味药易伤精耗气(阴)
甘草
人参
2。甘:能补,能和,能缓,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的作用
(1)补益,使人身体强壮(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治疗虚症
(2)调和药性(甘草,大枣)
(3)缓急止痛(甘草)
(4)解毒(甘草能减附子毒,绿豆清热解毒)
禁忌:甘味药多腻滞,难消化,易助湿
山茱萸
3.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多用于体虚多汗,久泻久利,肺虚久咳,遗精滑精,尿频遗尿等证。
(1)收敛止汗(山茱萸)
(2)收敛止血(山茱萸)
(3)敛肺止咳(乌梅)
(4)涩肠止泻,涩精止遗(五倍子)
禁忌:酸涩味收敛邪气,有实邪者不用
黄连
4.苦:能燥,能泻
(1)通泻(大黄泻下用于热结便秘)
(2)降泻(杏仁降泻肺气,治肺气上逆咳嗽;批把叶能降泻肺气与胃气,治胃气上逆的呕吐恶心)
(3)清泻(火热上炎,神烦心燥,目赤口苦,如:栀子,黄苓)
(4)用于湿证(其中温性苦味药治寒湿证:苍术,厚朴;寒性苦味药治湿热证:黄连,黄柏)
禁忌:苦味多燥,易伤津液
芒硝
茯苓
5.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
(1)瘰疬,瘿瘤,痰核等(海藻,昆布消散瘰疬)
(2)泻下通便(芒硝)
禁忌:咸能滋水,便溏,水肿者不宜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
(1)水肿,小便不利(猪苓,茯苓,薏苡仁,通草)
二.配伍
增疗效,遵相须相使
减毒性,选相畏相杀
令减效,避相恶
会产毒,勿相反
单行只有一味药,独参汤是代表
区分:相须有固定搭配,药物间分不出主次。相使为一味药为主,另一味为辅,相须相使都有增强原有疗效的效果。
配伍禁忌中的十八反,十九畏是需要我们格外留意的,若不慎开方中触及禁忌,可能会导致患者中毒,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医疗事故。
十八反歌(金张从正)
——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芜花;乌头反贝母,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瓜蒌
草乌
藜芦
---------------
许多古装剧中也时常出现十八反十九畏的运用,上图就是小编从《香蜜》中截取的片段,虽然一年毙命有待考量,但日常饮食中常有违背配伍禁忌的搭配会危害人体的身体健康是毋庸置疑的。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们更应该打好文化基础,为家人,朋友和今后的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未完待续
图片来源:百度
编辑:肉肉
审核:倩思姐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