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求职招聘QQ群 http://m.jpm.cn/article-124913-1.html成年人的友谊,就是删繁就简的过程
时间如同一把筛子,能帮我们筛选出人心的轻重,感情的分量,同时也能帮我们留下最真最纯的友谊,让我们在面对人生疾苦的时候,有人陪着哭,有人陪着笑,有人能给我们一个真诚而深情的拥抱。
张爱玲对同为上海知名才女的潘柳黛和苏青十分欣赏,一次特意邀请她们来家中喝茶,潘柳黛一推门,看见张爱玲身着礼服,香气袭人,误以为张爱玲要出去赴宴,张爱玲却表示,就是在欢迎她们来家中喝茶而已。在张看来,这是尊重,但潘却把这理解成了显摆,在心中一直耿耿于怀。
从这件小事上,其实就可以看出她们二人原本就是三观不同的人。后来胡兰成狂热的追求、吹捧张爱玲,并写下了《论张爱玲》,使得张爱玲在上海滩一时风头无两,更叫潘柳黛嫉妒得发疯。
听说李鸿章是张爱玲的外曾祖父,潘柳黛便写了篇《论胡兰成论张爱玲》,在书中极尽挖苦之能事,说张爱玲与李鸿章的关系就好像太平洋里淹死一只老母鸡,上海人喝黄浦江的自来水自称能“喝到鸡汤”的距离一样,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关系。自此,张爱玲便与潘柳黛彻底闹崩,以至于几年后张爱玲到香港,旁人告诉她潘柳黛也在此,张爱玲冷漠地回应:“谁是潘柳黛,我不认识。”
亦舒说,“朋友与朋友要愚忠,明察秋毫的那位,叫敌人。”如果三观不同,还选择勉强去迎合,心里肯定反感,合则多聚,不合则散,远比强融要好得多。重点是友谊没了,也不要口出恶言,这样做,除了贬低了自己的人品以外,其他毫无益处。
苏青和张爱玲的小说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对世俗的清醒认知,带有自传体性质,不同的是张爱玲的偏文艺,而苏青的更有着人间烟火气,比如她写的《结婚十年》中,就详细地道尽了女人在婚姻中的种种磨砺和成长。
当时,张爱玲风靡全国,而苏青的《天地》杂志迫切需要知名作家来撑场面,苏青便给张爱玲写了封求稿信,其中“叨在同性”这几个字让张爱玲动了心,后来的《天地》杂志基本上都是张爱玲一个人挑大梁,除了写文章外,张爱玲也帮《天地》杂志设计过封面,还帮苏青的文章画过插图。
在公开场合,苏张两人,更是你抬我敬。《传奇》座谈会上,苏青说:“张女士真可以说是一个‘仙才’了。我最钦佩她。”在女作家座谈会上,张爱玲也说:“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苏青性格直率,容易得罪人,张爱玲却说:“但是像苏青,即使她有什么地方得罪我,我也不会记恨的。”
友谊的本质就是相互认同,只有相互认同,才能相互吸引。蔡康永说:“好友是价值观类似的人,是另外一个自己,是我们人生的滤勺,帮我们滤掉杂质,让我们更纯净地做自己。”
张爱玲刚到香港时,最初的工作是为美国新闻处做翻译,住在香港女青年会,每天有不少热心读者来打扰,同事邝文美便为她在距离自己家不远的地方租了房,两人互动频繁,张爱玲与邝文美的丈夫宋淇也相谈甚欢。
邝文美欣赏张爱玲的才情,为了常常能陪伴她,邝文美甚至以照顾家庭为理由,婉拒了宋美龄的邀请。张爱玲对此很是感激,以至于后来远渡重洋去了美国,也会把发生的事写信跟邝文美倾诉。正如张爱玲对邝文美所说的那样:“有了你这样的朋友之后,也的确是宠坏了我,令我对其他朋友都看不上眼。”她俩始终长年保持书信往来,现存的信件就有多封。
在信中,两人从工作到生活,从艺术到人生,无话不谈。年老之后,通信内容也多了对彼此病情的交流,满是牵挂和关怀。成年人的友谊,都是删繁就简的过程,使我们渐渐懂得,哪些朋友适合陪伴一阵子,哪些朋友适合陪伴一辈子。
如果没有邝文美的友情,孤居于美国的张爱玲,就没有向人倾诉的途径;如果没有邝文美的丈夫宋淇,为张爱玲的各类书籍出版而奔走,或许我们如今就看不到张爱玲的作品,而她也会因为缺乏稳定的版税收入,导致经济更加困难;如果没有宋淇向夏志清的举荐,夏志清也不会注意到张爱玲,也不会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重点推荐她,张爱玲也不会在去世以后再度风靡全球。在她们交往的几十年间,张爱玲始终对邝文美夫妇十分感激,在她去世时,也把所有的遗产都留给了邝文美和宋淇。
滚滚红尘中,张爱玲始终坚持为自己而活,并把自己的人生活出了自由和尊严的极致,丰富的人生阅历也使她对朋友的选择苛刻而任性,但每个朋友的选择都忠于她自己的灵魂:真正的朋友三观相同,彼此认同;真正的朋友,深知你的一切缺点,依然选择默默支持;真正的朋友,能在你每次面对人生的凄风苦雨时,都能挺身而出,为了帮你遮风挡雨而竭尽全力……
沈阳市龙泉古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