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梵呗修斋功德三十二愿 [复制链接]

1#
治疗雀斑北京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10304/8714638.html

修斋功德。恭为祝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基巩固,治道遐昌

伏愿:永膺多福,诞布嘉猷。允执厥中,日新盛德。克勤克俭,利国利民。中外驩心,咸归德化。

①诞,广大。诞布,即「广为宣布」之意。②嘉,善也。猷,道也。嘉猷,即善道。

语出《书经》:「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允执厥中」,孔颖达疏:「信执其中正之道」,谓「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以下多为一般祈愿祝词,除有特别例外,略而不译。)

修斋功德。恭伸仰祝。

当今~~,拥护共和。为民造福,伟烈丰功。实事求是,开诚布公。兵强国富。盖世之雄。

修斋功德。恭伸仰祝。

正命夫人,天寿永延。懿德宣明,母仪卓著。继迹二妃,追踪三太。贤淑贞良,同膺天福。

即美德。此处指妇女之美善德行。

指为人之母的典范。

①继迹,谓继前人所留传下来之典范。②二妃,指尧的女儿「娥皇、女英」,姐妹二人同嫁舜为妻;后(虞)舜继(唐)尧之位,娥皇、女英乃为二妃。《列女传?母仪传》:「有虞二妃者,帝尧之二女也。长娥皇,次女英。舜父顽母嚚。父号瞽叟,弟曰象,敖游于嫚,舜能谐柔之,承事瞽叟以孝。母憎舜而爱象,舜犹内治,靡有奸意。四岳荐之于尧,尧乃妻以二女以观厥内。二女承事舜于畎亩之中,不以天子之女故而骄盈怠嫚,犹谦谦恭俭,思尽妇道。…舜既嗣位,升为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天下称二妃聪明贞仁。…君子曰:『二妃德纯而行笃。』诗云:『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此之谓也。
  颂曰:元始二妃,帝尧之女,嫔列有虞,承舜于下,以尊事卑,终能劳苦,瞽叟和宁,卒享福祜。』」(※「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出于《诗经》,意谓「弘显其德,诸侯百官皆效法之」。「不显」即「丕显、大显」;「辟」谓「诸侯、百官」;「刑」谓「效法」。)③《印光大师文钞》有云:「…为女流之懿范,作闺阃之善导兮,实效法乎周之三太、虞之二妃。…」

①追踪,谓效法前人之美德懿行。②三太,即所谓「周室三母」,指「太姜、太任、太姒」,为古代周朝三位开国君主之有德夫人。

太姜为周朝先祖太王-「古公亶父」-之正妃,泰伯、仲雍、季历之母;

太任为周王季历之正妃,姬昌之母;

太姒为周文王姬昌之正妃,周武王之母。《诗经?大雅》云:「思齐大任(太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太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即赞颂太姒、太姜、太任母仪天下之德范。

修斋功德,奉为仰赞。儒宗贤哲,学古力行。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此道大昌,化行天下。

出于《礼记?大学》。所谓「格物(穷究事物之理而至极)、致知(致其所知无所不尽)、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斋功德,奉为仰赞。公卿百僚,增禄延寿。事国以忠,为政以德。立身扬名,传家有庆。

修斋功德,奉为仰赞。外台守令,福禄昌炽。布宣德化,狱简刑清。风俗还醇,人物富庶。

指州府、州郡等地方长官。

质朴纯厚。

修斋功德,奉为仰赞。将帅部曲,忠义威勇。御众有律,安边有谋。不事干戈,四夷宾服。

①中国古称「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为四夷,故亦泛指四方外族。②宾,顺从。宾服,谓归顺臣服之意。

修斋功德,奉为仰赞。若官若吏,共务公平。贿赂不行,请托不顾。狱讼明察,无令枉滥。

修斋功德,奉为仰赞。若官若吏,为政仁厚。租赋所入,悉本经常。保养小民,无令横敛。

修斋功德,奉为仰赞。势力官豪,不矜富贵。凡居乡党,忠信仁恕。存恤小民,无令侵夺。

不因富贵而骄傲自大。矜,自负、自夸。

修斋功德,奉为仰赞。出家四众,福慧双修。万行圆成,三观妙悟。住持三宝,无令断绝。

即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

一切之行法也。菩提心论曰:「复经三僧祇劫,修六度万行,皆悉具足,然证佛果。」(佛学大辞典)

诸家说三观,以天台之三观为最普通:一、空观,观诸法之空谛也。二、假观,观诸法之假谛也。三、中观,此有二。观诸法亦非空,亦非假,即是中,谓为双非之中观,观诸法亦空亦假,即是中,谓为双照之观。(佛学大辞典)

修斋功德,奉为仰赞。宏教伽蓝,大阐祖道。法华大义,止观正宗。有说有行,贵逃数宝。

:谨以此修斋之功德,敬奉祝赞:宏教之寺院道场,阐扬光大宗门祖师之道。无论是对《法华》圆实大义,或是「止观」正义宗旨,都能于「教」研说,并且于「行」实修;重要的是「解行并重」,而非言而不行的说食数宝。

修斋功德,奉为仰赞。修禅丛席,彻悟祖道。单传心印,见性成佛。宗说兼通,贵祛闇证。

:谨以此修斋之功德,敬奉祝赞:修禅之禅林丛席,彻究明悟宗门祖师之道。教外别传以心印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但能悟禅门宗旨而「宗通」,同时也能通达教理、说法自在而「说通」;重要的是「宗说俱通」,而非耽于禅坐却不知教相的「暗证」。

以坐禅工夫为专,而暗于教文之义理者。止观五上曰:「非暗证禅师,文字法师,所能知也。」(佛学大辞典)

修斋功德,奉为仰赞。奉律伽蓝,深明祖道。遮性两戒,止作二门。有说有行,贵逃毁足。

:谨以此修斋之功德,敬奉祝赞:奉戒弘律之寺院庙道场,精深明了宗门祖师之道。对于杀、盗等本质罪过之「性戒」,或饮酒等为佛所特制遮止之「遮戒」,乃至诸恶莫作之「止持」,或众善奉行之「作持」,都能于「律」研说,并且于「戒」持修;重要的是「说行并重」,切莫知而故犯,自毁戒足而失善道菩提,(犹如自毁其足而无法行涉)。

《法华经玄赞要集》:「戒为诸行之足。故四分律云:譬如人毁足,不堪有所涉。毁戒亦如是。」(X34n_pb15)(譬如人的双脚若毁,则无法行走通达。因此,若毁戒律,也是同样的道理而无法成就菩提。)

修斋功德,奉为仰赞。仙宗道流,助发正念。但慕长生,非是究竟。当遂精勤,求无上觉。

修斋功德,奉为仰赞。魔民男女,开发正见。但勤茹菜,未是真修。当遂回心,进求大道。

:谨以此修斋之功德,敬奉祝赞:信仰摩尼教(明教)之教徒,开发正道知见。若只是勤于茹素,未必是真实之修;因此,应当立即回心向上,进求佛法之真实之道。

摩尼教:又作牟尼教、明教、明尊教。为三世纪时波斯人摩尼揉合祅教,及基督教、佛教思想而成立之宗教。其教义以善、恶二元论为基础,善为光明,恶为黑暗,而光明必会战胜黑暗,故人当努力向善,以造成光明世界。此教因之又有明教之称。摩尼教信徒,素食、斋戒、祈祷(一天四次)为日常功课。 唐武宗会昌五年()灭佛时,摩尼教亦遭严重打击,转而成为秘密宗教,并吸收道教及民间信仰,从而改称明教。其后明教又与弥勒教、白莲社相结合,而演变成明代末年之白莲教。明教一词至清代虽已不复见于文献,但「明王」出世之说,犹流传于民间。(摘录自「佛光大辞典」)

修斋功德,奉为仰赞。官僚士庶,勤行护法。伽蓝经像,随力修营。广度出家,不断佛种。

修斋功德,奉为仰赞。道族男女,勤修净业。称名诵经,观佛依正。定散二善,皆得往生。

:谨以此修斋之功德,敬奉祝赞:修学佛道男女大众,精进勤修净土法门。一心称佛名号及虔诵净土尊经,或定观阿弥陀佛之依正庄严;无论是修观之「定善」或修三福善业之「散善」,都能得往生净土而解脱。

唐善导以《观经》一部所明十六想观之行,摄于定散之二善,前十三观以禅定之心,观净土之依正二报,故名之为定善。后三观以散心修三福九品之行,故名之为散善。……《观经玄义分》曰:「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回斯二行,求愿往生也。」(佛学大辞典)

修斋功德,奉为仰赞。道族男女,常相劝发。举行大斋,普度一切。尽未来际,无令间歇。

:谨以此修斋之功德,敬奉祝赞:修学佛道男女大众,经常互相劝勉发心,修建「水陆大斋法会」,平等普度一切众生;而且尽未来际,此心无有间断。

修斋功德,奉为仰赞。历劫宗亲,增福开慧。随所居处,常闻大乘。进学菩提,入佛知见。

修斋功德,奉为仰赞。高曾以来,祖宗上世。生产术业,成立我身。凭此追严,增长福德。

修斋功德,奉为仰赞。生身父母,增福开慧。现在世者,富寿康宁。或已迁神,即归赡养。

:谨以此修斋之功德,敬奉祝赞:生育我身的父母,增福报开智慧;现仍健在者,富贵长寿康泰安宁;若已过世者,即往生极乐净土。

修斋功德,奉为仰赞。兄友弟恭,妻和子孝。奉承家训,行义有闻。凭此良缘,愿增胜福。

修斋功德,奉为仰赞。师席朋友朋,教诲我者。世及出世,嘉言至行。凭此酬恩,愿增胜福。

修斋功德,奉为仰赞。此生恩旧,提挈我者。官禄财物,俾至富贵。凭此酬恩,愿增胜福。

修斋功德,奉为仰赞。外亲眷属,情好密者。患难相救,馈遗往来。凭此酬恩,愿增胜福。

馈赠,赠与财物。

修斋功德,奉为仰赞。梵释四王,诸天圣众。护持佛法,光显伽蓝。保护出家,永无外侮。

修斋功德,奉为仰赞。天神地祇,游空真宰。三灾殄息,风雨调和。谷果丰成,草木蕃庑。

止息。殄,灭绝穷尽也。

滋生蕃多而茂盛。蕃,滋长、茂盛。

修斋功德,奉为仰赞。护国天王,系祀神灵。保持土境,常降吉祥。主哲辅贤,四民乐业。

谓尊持明哲,辅佑贤良。

修斋功德,奉为仰赞。镇宅神王,住居香火。保持门户,诃禁不祥。火盗灾殃,永无干犯。

谓严厉呵斥、禁止。

修斋功德,奉为仰赞。尽法界内,六道四生。一切男女,皆我父母。凭此庄严,增福开慧。

修斋功德,奉为仰赞。尽法界内,地水火风。一切依报,皆我故身。凭此庄严,转成妙境。

修斋功德,奉为仰赞。仆隶婢使,奉承我者。愿承胜福,俾脱贱流。实冀他生,免相责报。

①《梵网经》:「观三界微尘等色是我故身。一切众生是我父母。」(T24n_pa25)②《梵网经》:「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T24n_pb09)③《梵网经菩萨戒本疏》:「二亦杀我故身下明平等观。谓众生之身皆禀四大,然我故身亦曾揽此,是故彼我同一四大。故说害彼即害我故身。」(T40n_pb26)

谓卑贱低下之身份地位。

上来施主,虔对三尊恪意开陈,三十二愿。报恩心满,普度功圆。法界羣生,齐成佛道。

:上来即是施主虔敬恭对三宝,至诚恳切而禀陈三十二项祝愿。至此,感德报恩之心意终能圆满,平等普度之功德也告圆成;诚愿尽法界所有一切众生,皆共同齐成佛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