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balabalabala [复制链接]

1#

新时代之孟陬,革封建、帝国命脉之宿莽

——赏析白薇《乐土》

年,汉口、九江等租界接连收回;国共革命进入白热化阶段,四一二政变血光而起,共产*人接连遭遇不幸、二次北伐势成必行;“田中奏折”上书日皇,随之到来九一八事变……至此内外动荡、国之剧变的时刻,我们不知道白薇在创作这样一篇充满对帝国主义军阀之批判、对封建主义之唾弃的剧作时心里的真实想法,但具体种种情怀,见诸剧作文字之篇幅。

剧作刻画了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最典型的有巧言令色、表里不一、口蜜腹剑、狠辣阴毒的军阀戴天;愚蠢轻信、言大于行、缩头屈服于命运,但保留了善良的教育厅长女儿范英;懦弱胆怯却爱妻心切的老人;大义凛然、敢于直谏的丁锐等。并通过这些或正或邪的人物,揭开了那个时代动荡不安、革命之路不见天日的一角。

戴天是令人切齿的,他确乎做了许多下作的、阴毒狠辣之事,但在白薇的笔下,前半部分似乎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证据让我们相信这一点,直到对戴天所行心知肚明的老人无情揭露:“那好……我来问你,为什么叫你的护兵把传令打死,又为什么把姓丁的女子捆了丢在山谷底下去,让兽一样的士兵去轮奸她?”老人的了解让戴天恐慌了,于是追问之下得知对方正是多年前救了自己的恩人,可他还在企图狡辩:“强盗!土匪……你瞎了眼睛,认不出革命军的职务是什么……我是忠君爱国的……”

于是在老人面前近乎“赤身裸体、无地自容”的戴天抢走了老人的女儿,让一无所有的老人同寺役一起走上了革命之路。老人的凄惨经历似乎暗示着在这动荡漂泊的时代,只有奋力反抗才可找到一丝出路,老人起初是不愿革命的,知道妻子为了革命而死,老人才肯“出去做点事”,之后女儿也落入暴虐无道的军阀手中,老人唯一能做的只有望着天空悲痛吟唱。同样的还有寺役,寺庙之所在本来是乱世中的一处避难所、不被人打扰的世外桃源,军阀头子戴天的到来“忽然使这里糟糕而灾难”了,老人看透了世事,指出“什么‘太平乐土’……愈是资本主义发达的时代,那些好土地,不变为炮灰,也要染上人血。”“真正的太平,真正的乐土,要靠你们这些完全的无产者努力斗争,把这社会彻底改造一下,方会有的……”

这想必也是作者白薇要说的话——只有社会和时代焕然一新,天下才会有真正的乐土。资产阶级革命之路在中国始终行不通,拯救中国民众于水火的*派必要以无产阶级为主流。

在那个人心惶惶的乱世,能使戴天之流也恐惧不已的恐怕直言世事、对他泼头痛骂的老人、无畏地走在革命路上的新时代女性丁锐等人了。

“我就把我们的友谊当作一场命运的悲剧看……你能把你的父母当作什么看?你能把我们女学生的人格当作什么看?”丁锐的形象是也许是那个时代敢于抗争、不屈于命运的缩影,在这个意义上,倒和缩头乌龟、懦弱羔羊似的范英形成了对比。有时反抗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但至少还能争得一丝先机,不反抗非但不能苟活,反更凄惨。就像那个如同世外桃源一般的寺庙,最后也落得个藏污纳垢,被庸人践踏纷扰的境地。

关于抗争,屈原笔下倒有一种奇特古怪的小草:“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宿莽,是“草冬生不死者,楚人名曰宿莽。”一种经冬而不死的古怪草木。让人想起作者同名的草木“白薇”。

如果你在搜索栏里输入“白薇”两个字,多数的搜索结果,是一种草药。这株草药会在草丛,草坡上亭亭玉立,有时会出现在河边,浅滩边。开花时,嫩绿色的叶子中央会冒出猩红色的小花,刺眼而招摇,古怪而独特。草药名为“白薇”,其气质也神似女作家白薇。

不知原名黄彰的作者,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白薇,是否有类比草木之意?

白薇的一生,既是如她笔下的丁锐一般抗争的,像老人一般透彻决绝的,又是和范英一般的犹豫懦弱的。

白薇年轻时为反抗封建包办婚姻而逃离家门,靠着勤工俭学在日本一所学校毕了业,爱上了喜欢寻花问柳、风流浪荡的诗人杨骚,并因此得了性病,断送了自己大半辈子的生命健康,成了一个性情可说暴躁、阴晴不定的不得志作家,自我放逐般来到北大荒,像是自我惩罚般过着清苦无比的日子。

白薇半辈子都是颠沛流离,她笔下的文字也透着无比的凄凉悲苦,“离乡脱险,走渡头;炮火弹华,死不留;空望彼岸花红鸟啼热,五脏满藏着悲愁。战云红如落日的边秋……”不知老人丧妻又丧子之时绝望悲泣吟诵的诗句是否有作者自己对半生飘零、世事痛苦的感照?

《乐土》是一处无可置疑的悲剧,对剧中每个人都是。范英在父母和虚荣心的驱使下期望嫁给军阀头子戴天,哪知对方害了她从前的未婚夫传令,派人轮奸了挚友丁锐;老人因为妻子之死毅然走上了革命路,却出师未捷失去了女儿;戴天身为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军阀的走狗,在无产阶级革命旗开得胜后,下场更比不上手无寸铁、弃械投降的普通士兵;甚至于守着寺庙这一乱世中的最后乐土的寺役,也在寺庙不再安宁后由衷感到不安,跟随老人走上了生死未卜的革命之路……

就像老人所说,“真正的太平,真正的乐土,要靠着完全的无产者斗争得来,将这社会彻底改造……”

于是轰轰烈烈搞革命,谋取个新时代,成了当时无产者和革命者的“孟陬”,作者白薇的此文也成了革帝国、封建主义命脉的宿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