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渡头档案主编加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编研 [复制链接]

1#

在乡愁里回望初心,让渡头好家风好作风代代相传

《渡头档案》主编张泉森

年3月28日

各位长辈、各位乡亲:

下午好!感谢大家的参与,让我有幸再次聆听乡亲们的教诲,与大家一起见证这重要时刻。感谢市委书记峥嵘大姐的肯定与鼓励。刚才那些美好的祝福、视频,以及节目,特别是伦超先生、映山教授的讲话,思绪回到家乡,回到渡头,让我感觉那些遥远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这里,我忽然间发现,再慢的日子过起来都快,自己不再是30多年前那个在老家垅合对未来无限憧憬的少年。

《渡头档案》一套三册:《渡头春秋》(历史编)《渡头风情》(文化编)《渡头儿女》(人物编),全书万字,由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正式出版。

还有一周就是清明节。每年的清明是缅怀先祖、告慰先人的季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举行这场具有象征意义活动,面对舞台两侧的对联,不禁由衷感恩这个伟大时代,为身为渡头人而骄傲,为中国人喝彩。有人说,人生之路有长有短,光环与荣耀并非与生俱来,一枝一叶里总藏着故事。我力主《渡头档案》出丛书,特别是《渡头风情》《渡头儿女》这两本,其目的是想通过渡头民俗风情,渡头儿女故事,展现渡头乡亲生逢太平盛世、创造美好生活的家国情怀和诗意人生。

年3月27日上午,峡玗李氏宗亲祭祖与牌坊重建竣工仪式在峡迂宗祠前举行。

过去的渡头,有许多成绩值得我们骄傲。昨天峡玗“累世登科”的牌楼重现东江湖畔,成为一道亮丽风景。让我联想百年前崇义书院的朗朗书声飘过窗外,在泸渡江边久久回荡的情形。一代一代渡头儿女赓续尊师重教光荣传统,使昔日渡头文风盛行,人才辈出。上世纪七十年代,大山深处,李友意带领乡亲们创造了高寒山区种双季稻的典型经验,让三万多人慕名参观垅联。《湖南日报》先后8次报道了渡头,其中渡头计划生育全国先进、全省节约模范朱尧清事迹为两个头版。李友意出席先代会,登上天安门观礼台,陈玉明当选全国五届人大会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体现了渡头乡亲一心向党,初心永挚。

年10月4日,《湖南日报》第二版报道渡头垅联大队种双季稻先进事迹。

过去的渡头,有许多画面值得我们回望。年8月,红六军团经过渡头,秀流村民救护伤员,勇当向导,展现了渡头人大爱与担当。年那场洪灾,大垅村张有金不顾自家为大家,一把斧头砸门叫醒了17户人家,几乎救了全组人的命,展现了最美渡头人的风采。为支持东江水电站建设,渡头儿女扶老携幼离故土,移民搬迁或上山后靠,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我们挺过来了。每个渡头儿女都了不起。如今,烟波浩渺的东江湖畔,青山绿水间硕果累累、瓜果飘香,乡亲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灿烂的笑脸。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是最生动的诠释。

主编张泉森精心找到了年、年、年、年登载有渡头乡先进人物事迹的《湖南日报》原版报纸,作为特殊礼品赠送给他们的后人。

过去的渡头,有许多乡亲值得我们学习。资兴历史上第一本县志是峡玗李延柬担纲纂修。宋代资兴出26名进士,峡玗李氏占6人,元代资兴出17名进士,峡玗李氏有6席,明代还出了杭州知府李端。近现代以来,渡头还涌现出了白薇、丁波、李承泽、陈国汉、朱建山等知名乡友。我们不会忘记,还有足迹踏遍渡头村村寨寨,助人为乐的好医生黄常禄;有“感动资兴”的好媳妇黄守坤;有“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放弃都市生活回乡照顾父母的好女儿张春芳;有持之以恒求学的垅合“三姐妹”(张红阳、张明阳、张天阳);更有考取清华大学的徐剑、黄渊凌、张望等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尊敬、传颂的榜样。而更多也更值得尊敬的是站在他们身后,守望在渡头这片热土上的乡亲,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开创了美好家园,并竭尽全力供儿女读书,让后辈走出大山,让子孙“光宗耀祖”。这些,更值得我们点赞!

总顾问黄伦超先生热情致词,回顾《渡头档案》课题的提出及编撰历程。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秉承着家乡渡头的传统美德,不停地抒发着乡愁的情怀。让那些爷爷辈口口相传的故事被更多年轻后辈了解,是我们的责任。从伦超主席、映山教授手中传递过来的“接力棒”,让更多年轻一代了解我们的家乡,爱上这片土地,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是我参加这次编书的初衷,与全力支持的动力源泉。我们这次出书,是老中青三代搭档,有父子上阵、有夫妻同心、有师生同台,感谢大家倾心参与,共同努力完成这项重要工作。

编委会向资兴市政协文史馆、资兴市档案馆、资兴图书馆、资兴市立中学、资兴一中、清江学校、滁口学校、东江移民博物馆、东江湖民宿协会等9家单位捐赠余册《渡头档案》丛书。

今天这个活动,是一个纪念,也是一次告慰。我们将乡亲们人生中的精彩瞬间,特别是“酸甜苦辣”封存在《渡头档案》这套书里,以此纪念东江库区移民40周年,并向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献礼。多年后,或许我们的后代会翻开这套书,然后发现,我爷爷我奶奶,我爷爷的爷爷,奶奶的奶奶,那个时候干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他们会为我们今天的行为点赞,他们会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喝彩,如果能够这样就足够了。但我坚信,这种代代相传的连续“磁化”不仅会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更会跨越时空,成为永恒。

主编李映山(前)、张泉森向作者代表颁发作品收录证书。

今天这个活动,是一次守望相助,更是一次再出发动员。我离开老家垅合已有31年了,但我的心从未离开。通过这次出书活动,又找回了当年一家亲的感觉。40年来,在党的好政策引领和资兴市委、市政府的关怀扶持下,渡头儿女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昂扬斗志,移民群众再次扎下根来,用勤奋和劳动创造了幸福美满的新生活。今天不仅是一次读书会,更是一次叙乡情、颂党恩、慰乡愁、聚民心、谋发展的动员会。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富了口袋又富脑袋的渡头儿女,一定会撸起袖子加油干,凝聚起建设美丽幸福新资兴的磅礴力量。

《渡头档案》审读专家,资兴市政协原副主席、资兴市老年大学校长李宙南分享审读意见。

缅怀先贤不忘历史追忆前辈以励后人。对前辈和先贤最好的致敬,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举着他们的火把接续奋斗,砥砺奋进。请允许我代表《渡头档案》编委会,呼吁加强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地域文化的编研与传播,重视文化传承、重视家风建设。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大家学习历史,传颂经典,生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实现“两个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凝聚强大正能量。

主编张泉森作了题为《在乡愁里回望初心让渡头好家风代代相传》发言。

亲爱的乡亲们,让我们在乡愁里回望初心,通过《渡头档案》丛书,触摸代代传承下来的红色基因与炽热的火焰,让好家风、好作风代代相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资兴篇章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现场图片(摄影朱丽萍):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编辑、《渡头档案》丛书责任编辑吴优优作精彩点评。

乡亲们在演唱由李映山教授创作的歌曲《锁不住的乡愁》,指挥黄海生。

读书会现场。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作者张春芳上台讲述创作体会及父亲生前与这本书的特殊情缘。

张有金的孙儿张斌上台朗读当年年《湖南日报》关于其爷爷张有金“不顾自家为大家”,洪灾来临前叫醒全村人躲过一难的事迹报道。

读书分享会上,在省外、国外工作的渡头儿女发来视频与大家共话心得。图为连线在新疆工作的何先学。

乡亲们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共同见证读书分享会。图为李秀金演唱《父老乡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