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新中国成立之前,在封建主义思想肆虐的时代,女性的地位无比的低下。在一些偏远的山村甚至还存在“童养媳”这种陋习。众所周知,在封建主义笼罩下的年代,人们对女性在婚姻里地位的认知,不外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不忤逆丈夫要孝顺公婆”等这些观念。人们为了更好地鞭策女性甚至编纂了如今在我们看来荒诞无比但在那时候人们奉为宗旨的条条框框。总之,那时候的女性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01
民国时期,封建主义王朝开始土崩瓦解在西方列强一次又一次强势的攻击之下,至此,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中国大地上开始涌现出一股来自西方的先进思想,曾经那个坚不可摧的封建思想的牢笼也终于出现了一丝裂痕。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社会上开始出现两股思想激烈的碰撞,一种是传统的思想与伦理道德,另一种是西方先进的新思潮,一时间百家争鸣、思想解放。
为了将封建思想彻底的从新时代里剔除,社会上一些知识分子纷纷开始合力抵制封建主义抵制封建思想,为此他们创办“同盟会”,掀起辛亥革命。
在这些无谓的新思想的弄潮儿中有一个叫黄晦生的人,他在封建时代下长大,却在有生之年又赶上了新思想的诞生,虽然他跟随时代的潮流,迎接新思想扼杀旧思想,但其内在还是深受封建思想的荼毒。之所以这么说的原因,是他的女儿(白薇),身为那个深受封建主义思想迫害的有志女青年,她用她的人生经历有力地控诉了披着新思想的父亲与自己之间虚伪、冰冷的亲情。
02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一个偏僻的村庄里,一个女孩悄无声息的降生了,这个女孩就是日后的白薇,只不过在这之前她一直叫黄彰。
黄彰的父亲仅仅是个穷读书人,在家不能犁二里地、在外不能挣二两银,所以,小时候黄彰的家境十分的贫困,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也是毫不为过的。
好在她的父亲黄晦生虽说是封建思想下的产物,但好歹也受过几年新思想的熏陶,所以,他尽其所能供养黄彰上学读书。从小就接触新思想的黄彰不同于有着新思想外表实则深受旧思想腐蚀的父亲,因受新思想的影响,黄彰对女性地位的平等,对自由的认知有了更高的追求。
正当黄彰幻想着美好的未来的时候,她的父亲突然将她卖给了村上一户寡妇家里做“童养媳”。这对她无疑是晴天霹雳,对此她反抗过、挣扎过,但都无济于事。
嫁入夫家的那段时期,黄彰受尽屈辱。一方面,如同千百年来嫁入夫家的新妇那样,她深受婆婆的刁难和奚落;另一方面,她的内心关于自由的火种还没有熄灭。于是,在双重折磨下,黄彰选择了逃跑,然而,婆婆对她的看管极为严厉,在一次逃跑被抓回来后,她的婆婆用牙咬断了黄彰的脚筋,从此,这个活泼好动的女孩落下了终身残疾。
此后,为了逃脱苦海,黄彰曾尝试写信给自己的父亲和学校,但是,她最后无不例外地收到遵守本分、不离弃夫家的回复,这彻底的断绝了她要依附别人的想法,也让她认识到这些人虚伪的表象。
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她登上了前往日本的轮渡,以白薇为笔名,自此开始了她长达9年的求学之路。
03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她邂逅了一段爱情,这个男人便是有着风流才子之称的杨骚。据说,在落叶纷飞的季节里,杨骚对她一见钟情,自此开始对她展开了猛烈的追求。有着凄惨过往的黄彰非常渴望真情的出现,在杨骚的一再追求下她就将其认定为她人生中另一半。
但是,当时的杨骚身边美女不计其数,而黄彰仅仅只是他万花丛中那一朵最不起眼的花,追求她仅仅只是因为自己心血来潮。然而,这一切黄彰毫不知情,在杨骚的甜言蜜语里,她很快陷入了爱情的漩涡。
本性难改的杨骚,一段时间后抛弃了黄彰回到了中国,而那个痴情的女子为了这个负心汉终日以泪洗面,自此孤独一生。鲁迅先生曾对她的文笔表示过高度的赞赏,殊不知,她笔下一个个悲惨的主人公正是她自己的缩影。
结语
黄彰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她的爱情经历更是令我们唏嘘。我们痛恨杨骚的同时,又为她感到凄凉。或许,她对杨骚之所以爱得如此热烈,只不过是因为他曾经许诺给她的自由和平等。正是因为这样,她才义无反顾地成为了扑火的飞蛾。几十年的光阴里,黄彰从曾经那个无助的女孩成长为文字战士再到最后的孤独终老,你可以说她的人生充满悲苦,但你又不得不承认她的一生充满着离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