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爱玲如何看苏青小团圆里的一句话 [复制链接]

1#
治白癫疯办法 http://m.39.net/pf/a_6113618.html

导读:作为20世纪40年代上海滩最著名的两位女作家,张爱玲和苏青的关系曾经既是编者与作者,亦是好友,后来由于胡兰成,三人之间的关系却变得非常复杂。虽然张爱玲说过:“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然而在她的《我看苏青》一文中,对她们关系的评述似乎并不像她所说的甘心情愿,她们根本就像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而在30年后的《小团圆》里,对苏青的“揭露”更是不留情面。

张爱玲和苏青

张爱玲和苏青结缘于《天地》杂志

年轻时的张爱玲才华卓著、孤高傲世,能接近并成为她朋友的人寥寥无几。除了大学同学炎樱和中老年时的知己邝文美外,她在20世纪40年代和苏青的一段交往,可算是这极少数中的特例。

不同于和炎樱青春年少时就形影不离的闺蜜关系,张爱玲与苏青的交往相对掺入了许多复杂的因素,她们的相识与交往是从“业务关系”开始的。

年10月,那时已离婚的苏青,在上海创办了文学刊物《天地》杂志,当红的张爱玲是苏青极力拉拢的对象。张爱玲念“叨在同性”,成为《天地》杂志的主要撰稿人,有一年多时间,《天地》每期都有张爱玲的作品,一直持续到年5月。

《天地》杂志封面

年4月,苏青出版散文集《浣锦集》,张爱玲写了《我看苏青》一文,文中许多有名的句子,至今广为传颂。张爱玲谈她与苏青的关系,也谈她自己,特别是论及女性之间的友谊,非常饶有意味。

文章开篇就说:

苏青与我,不是像一般人所想的那样密切的朋友,我们其实很少见面。也不像有些人可以想象到的,互相敌视着。同行相妒,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何况都是女人——所有的女人都是同行。……如果必须把女人作者特别分作一档来评论的话,那么,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

张爱玲这段话,虽然甘心将自己同苏青放在同一位置,但自降身价的意味也很明显。

她评论苏青的小说:“许多人,对于文艺本来不感兴趣的,也要买一本《结婚十年》看看里面可有大段的性生活描写……大众用这样的态度来接受《结婚十年》,其实也无损于《结婚十年》的价值。”

在张爱玲看来,苏青的《结婚十年》只能归于通俗作品,虽然也有普通读者所不能懂的高级情调,但并不能掩盖作品本身的平庸。张爱玲说自己很容易把别人看扁了,“扁的小纸人,放在书里比较便利。‘看扁了’不一定是发现人家的短处,不过是将立体化为平面的意思。”如此措辞婉转、曲折隐晦,虽然不是贬低,但也绝非赞美。

普通读者买《结婚十年》是想看其中的八卦隐私,张爱玲则看到苏青的“真情实义”,看到她作为小女人的“可爱”之处。如果俯下身姿,摒除挑剔,张爱玲其实可以很宽厚很悲悯。

苏青《结婚十年》

作家只是一种职业,在家里,她是女儿,是母亲,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有喜怒哀乐,有爱恨情仇。相较于作家身份,张爱玲更愿意从一个女人的角度来看苏青。

她的豪爽是天生的。她不过是一个直截的女人,谋生之外也谋爱,可是很失望,因为她看来看去没有一个人是看得上眼的,也有很笨的,照样地也坏。她又有她天真的一面,轻易把人幻想得非常崇高,然后很快地又发现他卑劣之点,一次又一次,憧憬破灭了。

当张爱玲以一种俯视的姿态来审视芸芸众生时,她的内心只有哀矜。“我们明白了一件事的内情,与一个人内心的曲折,我们也都‘哀矜而勿喜’吧。”

因为写小说的人,我想这是我的本分,把人生的来龙去脉看得很清楚。如果原先有憎恶的心,看明白之后,也只是哀矜。眼中所见,那些天资很高的人,分明在哪里走错了一步,后来怎么样也不行了,因为整个的人生态度的关系,就坏也坏得鬼鬼祟祟,有的也不是坏,只是没出息,不干净,不愉快。

张爱玲说她的书里多的是这等人,即使有什么不好,她也能原谅,就因为这种人是真实的。所以她说:“像苏青,即使她有什么地方得罪我,我也不会记恨的。”

苏青得罪她?一开始张爱玲说她们并非亲密朋友,不过“业务关系”而已,但她屡次说到同性相妒,显然她妒忌的绝非苏青的文才,这一点张爱玲很清楚。尽管她屈尊纡贵将自己放在与苏青同等位置,却并不表明她“甘心情愿”。

苏青是乱世里的盛世的人

苏青

对于苏青,张爱玲的心态略显复杂。“我想我喜欢她过于她喜欢我,是因为我知道她比较深的缘故。”苏青做事爽利,有话直说,这和苏青抱怨张爱玲“一句爽气话也没有的!”形成鲜明的性格反差。

“苏青是乱世里的盛世的人。”她是完全融入生活的,总是忙得兴兴头头,有一般小女人的喜怒哀乐,而张爱玲则是对生活保持远观。表现在创作上,因为苏青“对于人生有着太基本的爱好,她不能发展到刻骨的讽刺。”

张爱玲说:“喜剧而非讽刺喜剧,就是没有意思,粉饰现实。”她认为,如果仅仅停留在讽刺上,不知道在感伤之外还可以有感情,这种创作也许一时畅销,但究竟有多大价值,是要打问号的。

她本来是想谈论苏青作品的价值,结果曲里拐弯说了这么多,却都是对苏青作品价值的怀疑。事实证明,当时年仅25岁的张爱玲较之于大她6岁的苏青来说,无论在作品深度还是文字功力及理论水平上,都远胜一筹,这也从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高高居前的地位证明了的。

在民国时代,苏青算是非常独立的知识女性,如果她的身份只是女儿或母亲,那她做得无可挑剔,但作为一个作家,张爱玲说:“即使在她的写作里,她也没有过人的理性。她的理性不过是常识——虽然常识也正是难得的东西。”

张爱玲

张爱玲和苏青说到将来的世界,有一种“郁郁苍苍的身世之感”,而作为俗世热闹之人的苏青,却是一副“简直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大概是艺术吧?”苏青的世故精明,似乎是与“文学艺术”相悖的。

或许正是这样的差别使她们俩人无论在生活、爱情还是写作上,都具有不同的风格和处世方式。虽然张爱玲说她和苏青一样,都有个写实的底子,但苏青是实实在在感受着人间烟火,极少有“玩味人间”的成分。张爱玲则是“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的。没有这底子,飞扬只是浮沫。许多强有力的作品只予人以兴奋,不能予人以启示,就是失败在不知道把握这底子。”

总之,女人有的缺点苏青都有,女人的优点她也不少。苏青很有家族观念,对人亦有十分具体的要求,她不像张爱玲那样始终与世间一切保持距离。

对张爱玲来说,苏青象征了物质生活。“我们都是非常明显地有着世俗的进取心,对于钱,比一般文人要爽直得多。”

这大概是她们极少比较相像的地方,她们都是“双手劈开生死路”的现代独立女性,自然对女性生存的不易有着切身的体会。

她们和胡兰成的关系

说到张爱玲和苏青,就绕不开胡兰成。苏青早于张爱玲认识他,当时胡兰成在《天地》杂志上读到张爱玲的文章,拍案叫好。这位情场老手通过苏青拿到张爱玲的地址直接登门拜访。

几次见面之后,“男的废了耕,女的废了织”,俩人很快就爱得痴缠,难分难舍,半年后就结为夫妻。乱世低调,俩人只请了炎樱做证婚人。

当初讨要张爱玲地址时,苏青曾警告过胡兰成,不要轻易招惹张爱玲,她不是一般的女子。但胡兰成哪管这些?张爱玲不顾一切陷了进去,苏青也就不好多说什么了。

但有一件事,让张爱玲顿然意识到苏、胡二人的关系并不普通。有一天晚上,胡兰成在苏青处勾留,张爱玲恰巧翩然而至。即使心再大,当时的气氛大约也让张爱玲看出了不同寻常,以致于胡兰成说她心中的醋意都来不及掩饰。

张爱玲、胡兰成、苏青

胡兰成写文章说,要让张爱玲妒忌别人是不容易的,只有别人妒忌她。胡兰成说他自己就妒忌张爱玲超凡的文学才能和鉴赏力,总想要和她“斗一斗”。

年,张爱玲在美国创作自传式小说《小团圆》,追溯年轻时的人和事,笔下的人物大都是她熟悉的、在生活中有原型的,一个个如走马灯般纷纷出场,包括自己的母亲,张爱玲对他们的揭露一概不留情面。

小说中有个叫“文姬”(苏青曾被骂做“文妓”)的女作家,“不修边幅,石像一样清俊的长长的脸,身材趋向矮胖……”熟悉张爱玲小说的读者一看就知道“文姬”的原型是苏青。

“文姬”和“邵之庸”(原型胡兰成)之间有段对话:

“你有性病没有?”文姬忽然问。他笑了。“你呢?你有没有?”

盛九莉(原型张爱玲)知道“邵之庸”以前有许多很有情调的小故事,“她总以为是他感情没有寄托。”但他自己承认,他是喜欢女人。

盛九莉说她不妒忌“文姬”。或许张爱玲也从来不曾在这件事上妒忌过苏青,因为她知道苏青对于男人的态度,也知道胡兰成对于女人的态度,他实际上“老的女人不喜欢”,他们不过是各取所需吧。

当55岁的张爱玲写《小团圆》时,已经距离她辉煌的上海时期过去了30年,回头再看当年的一切,那么遥远、虚无和荒诞,人事早已全非,爱与恨亦早成过往,“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

有时候,喜欢与不喜欢,爱与不爱,或许都是真的,只不过此一时彼一时。曲终人散,所有人都不过是尘世中的渺渺过客,最终都要与这个世界和解、放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