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辅仁,男,汉族,年6月出世,病院主任医生,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处事,为宇宙老中医药大师学术阅历经受处事指点教师、“国都国医名师”。出世中医世家,,当年以擅治妇、幼科疾病而著名。年,参加核心头领同道的养息保健处事后,主治和研讨方位也转为以养息末年病为主。华夏近代四台甫医施今墨的嫡传学生,素有“中医巨擘”之盛誉。从事高干养息保健和临床处事60多年,因历久负责核心头领的养息保健被誉为“当代太医”。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护肝阅历方:祛脂舒肝汤
青陈皮各10g,郁金10g,丹参20g,陈佛手10g,泽泻20g,茯苓皮15g,生首乌15g,清半夏10g,猪苓20g,枸杞子10g,草决明15g,生山查15g。
健脾理气,化痰通络。
脂肪肝。
李老每用祛脂舒肝汤治愈很多例患者。李老觉得,脂肪肝多因脾湿不运,气机失于条达,痰湿阻络而致。方中青陈皮、半夏、云苓、惨白术燥湿健脾;郁金、丹参、佛手舒达气机,利湿通调水道;枸杞子、生首乌、生山查、草决明有护肝降脂效用,临床疗效甚为梦想。
姜某,女,64岁,年7月12日初诊。患者两年前患慢性肝炎,经历中西药诊疗,因增强养分,又不敢运动,久卧于床,渐致发胖。近半年来,体重增长,现77kg,腹胁做胀,昏倒胸闷,自发形体惨重,大便量少枯燥,四五日不成,脉弦细滑,舌质暗红,苔腻。肝活检:肝细胞脂肪浸湿。确诊为脂肪肝。证属痰湿络阻,气滞不畅。
处方:祛脂舒肝汤。7剂。
嘱少食油腻,节减脂肪类食品的摄取,参加体育琢磨。
二诊:服药后,腹胁胀减,昏倒未做,原方再守。此方宜多服,共诊疗两个月,体重加重5kg,自发形体轻健,诸症消散。又以祛脂舒肝汤配制丸药,逐日日夕各服1丸。随访两年,形体矫健,体重未增。
按:本案患者因患肝炎,偶尔养分多余,运动节减,形成脾湿不运,气机失于条达,痰湿阻络,久之体渐胖;体重增长,反而满身无力,懒于运动,脘腹做胀,胸痞闷;气机壅滞,则浮现胁痛。故以本方健脾祛湿,化痰通络。
降脂阅历方:通冠降脂汤
生黄芪20g,黄精10g,丹参20g,炒白术15g,生首乌15g,生山查15g,荷叶5g,泽泻15g,枸杞子10g,川芎10g,红花5g,草决明30g。
益气通脉,降脂化瘀。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引发冠芥蒂的首要要素,也是末年人常患的疾病,对矫健的迫害很大,中诊诊疗本病,多从本虚标实动手。
“通冠降脂汤”是李老多年临床灵验的阅历方。该方以黄芪、黄精、枸杞子、丹参、川芎、红花益气补肾、活血化瘀;生首乌、草决明、泽泻、荷叶、山查、白术健降脂成效显著;炙甘草通心阳。全方能使血脉畅达、脾运、肾气充分,到达标本同治的方针。
方某,男,78岁,干部,年8月10日初诊。患者3年前于某院西医确诊为冠芥蒂高脂血症,自发胸闷憋气、头晕心惊、左胸隐衷、腹胀失眠、腰酸腿软、夜尿四五次、下肢浮肿、耳鸣心烦、脉细弦无力、尺弱、舌暗、苔薄白根腻。反省胆固醇28%,甘油三酯U,心电图ST段降落,眼底动脉强硬,血压/90mmHg。
处方:通冠降脂汤。7剂。
二诊:服药后,胸闷憋气显然好转,左胸痛消散,自发排气畅达,腹部惬意,原方再服14剂。
三诊:服药14剂,胸闷憋气及腹胀已消散,自发混身惬意轻便,下肢浮肿消退,寝息苦涩,夜尿节减到一二次。药中病机,胸痹已通,血瘀渐畅,原方再守,服21剂,复查心电图转平常,胆固醇U,甘油三酯U,肝成效、肾成效均未见反常。
按:本案素体脾肾双虚,运化反常,浮现下肢浮肿、腰腿酸软、夜尿短频、昏倒腹胀等症;心阳不振,血脉痹阻,浮现胸膺闷痛、心悸失眠、舌暗等症。治以本方,健脾补肾,通脉化瘀,方药对质,则手到回春。
诊疗哮喘,五大招
01
射麻平喘汤
射干10g,炙麻黄3?~?10g,杏仁10g,生石膏30g,桑白皮15g,苏子5?~?10g,葶苈子10g,白芥子5g,苏梗、桔梗各10g,橘红10g,鱼腥草15g,金银花20g,炙紫菀15g,甘草3g。
散寒宣肺,降逆化痰,清肺平喘。
哮喘急性爆发期。
水煎服,逐日1剂。
本方由射干麻黄汤、麻杏石甘汤、三子养亲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而成,用于哮喘急性爆发期,宣散寒邪,兼清里热,降气化痰,泻肺平喘。
02
小青龙汤合射干麻黄汤
麻黄6g,白芍15g,细辛3g,干姜5g,炙甘草6g,桂枝10g,五味子6g,半夏10g,射干10g,紫菀10g,款冬花10g,生姜5g,大枣15g。
外散风寒,内蠲痰饮。
哮喘证属外寒内饮者。哮喘爆发时声如拽锯,不能平卧,不管病程新久,均按实证诊疗。患者每因感寒而发,或引动内饮,或本为郁热之体,与外部一拍即合,致使痰阻气逆。
水煎服,逐日1剂。
小青龙汤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黄、桂枝解表祛邪。但是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散发,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白芍和养分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加止咳平喘之功,又可限制诸药辛散温燥太甚之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和睦辛散酸收之品。药虽八味,配伍谨严,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诸症自平。麻黄是仲景诊疗肺实做喘之良药,唯因其发越阳气,体虚之人服后简单致使心慌、躁烦,可配伍应用生石膏30g;痰多常加苏子10g,橘红10g;胸闷加厚朴12g,陈皮10g。
03
麻杏石甘汤
麻黄3g,杏仁10g,石膏30g,炙甘草3g。
发泄肺热,化痰平喘。
外寒内热证,哮喘爆发时声如拽锯,不能平卧,因患者每因感寒而发,或引动内饮,或本为郁热之形体,与外部一拍即合,致使痰阻气逆。
水煎服,逐日1剂。
本方的特征在于用量,即麻黄、甘草均较经方子量减半,由6g减为3g。邪热充满表里,减麻黄之开,甘草之和,增石膏之大寒(24g增至30g)。麻黄辛甘温,宣肺解表而平喘,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胃之热以生津,两药相配,既能宣肺,又能泄热。臣药杏仁苦降肺气,止咳平喘,既助石膏沉降落行,又助麻黄泄肺热。佐使,炙甘草,顾护胃气,防石膏之大寒伤胃,和睦麻黄、石膏之寒温。
04
五子定喘汤
紫苏子、葶苈子、莱菔子、杏仁各10g,白芥子5g。
泻肺行水。
痰污水饮阻碍之哮喘。
水煎服,逐日1剂。
“治喘不治痰,非其治也”。乃因肺脏所伏之痰污水饮,是哮喘屡发屡止的潜在病因,此即《金匮要略》所说“留饮”和伏饮。痰污水饮久居肺脏,每因感应寒邪、饮食劳倦、情志改变而引发,搏斗气道,则浮现痰涎壅盛、粘稠不爽、胸膈满闷、纳差便秘、苔腻脉滑等。诊疗用本方加味。本方以豁痰下气之三子养亲汤为根本,加杏仁宣肺以平喘,葶苈子泻肺以行水。兼咳嗽加前胡、白前、紫菀、款冬花,食欲差加菖蒲、藿香、佩兰,胸闷加厚朴、陈皮,便秘加全瓜蒌、麻仁。
05
升陷汤
生黄芪15g,知母6g,升麻6g,柴胡6g,桔梗6g。
补气益阴,实卫固表。
哮喘。属肺卫不固证。
水煎服,逐日1剂。
哮喘缓和后多属虚证,哮喘日久,势必由肺累及脾肾,故治宜培补脾肾,固本定喘;如肺卫不固,腠理不密,屡易外感,动辄气喘者,则宜实卫固表,气阴两补;脾不健运,痰湿内生,纳差便溏者,用香砂六正人汤或参苓白术散以健脾化痰,培土生金;肾失摄纳,呼多吸少,肢冷浮肿者,用知柏地黄汤加补骨脂10g、菟丝子15g以补肾纳气定喘。
益心汤
构成党参20克,紫丹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龙眼肉10克,郁金10克,炒远志10克,菖蒲10克,柏子仁10克,瓜蒌15克,薤白15克,葛根15克,生黄芪20克。
成效养心安神,化瘀通痹。
主治心悸气短,胸闷憋气,早搏,心前区痛,心房纤颤,失眠,脉结或沉细或涩,舌质暗或紫暗苔薄。
用法汤剂共煎30分钟,头煎、二煎药液归并约毫升,日夕2次,屡屡毫升,逐日1剂,以2-3个月为1疗程,可服6个月,以资坚韧。
方解本方临床应用诊疗早搏、高发性早搏、心房纤顿、冠芥蒂属于气虚血瘀型疗效很是显著。方用党参、丹参自拟为“二参汤”,益气活血化瘀;配生脉饮、黄芪,益气强心,调度革新心肌代谢,增加心肌紧缩力;炒远志、菖蒲为远志汤,专治久心痛;配龙眼肉、柏子仁,奏健脾宁心启闭之功;葛根配丹参能扩大心脑血管,革新血液轮回,其效力彰。
加减应用便干者加肉苁蓉30克;心火偏旺者加炒山桅10克;口干者加元参10克、石斛10克;心阳不够加桂枝10克;夜寐多梦者加夜交藤30克;下肢浮肿者加泽泻20克;兼高血压昏倒头痛者加珍珠母30克、生石决明30克;汗出烦躁者加浮小麦、大枣。
辨证重心凭借心房纤颤、早搏、心绞痛临床展现及病机变动,故国医学属“胸痹”、“心悸”、“怔仲”等病界限,临床辨证分型不过乎气阴两虚型、气虚血瘀型、阳虚水泛型、阴竭阳脱型、痰浊遏阻型。益心汤对气虚血瘀型很是显效。李氏觉得证候常见脉沉细、细涩、细数无力、结脉,展现为心律反常、早搏、房室传导阻碍等。益心汤中心捉住临床浮现胸闷阻碍,心悸气短,憋气,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背痛或惨重感诸多展现,为气贫血耗,心失所养致使,根据阴血赖阳气以促使之道理,益心通痹,活血化瘀,补养血汗,使病获愈。
方歌胸痹心悸有良方,二参麦味葛芪菖;
蒌薤远柏郁龙眼,扶正强心通痹良。
案语本方为李辅仁主任医生几十年诊疗胸痹、心悸之验方,益心汤临床应用近百例表明其具备强心益气,活血化瘀,革新心成效,调度革新心肌代谢的效用,使历时细致加减应用,疗效显著。
模范病例
郑某,男,76岁,年10月18日诊。
胸闷心悸、早搏已3年,近1年余早搏频频,西医诊断“冠芥蒂”。
心电图:心律96次/分,频发性室性早搏。现胸闷憋气,心悸气短,夜寐不佳,背痛,大便枯燥,手脚麻木,舌质暗紫苔薄腻,脉象结。
证属气虚血瘀,气失宣通,血流不畅,血汗失养。
治宜标本分身,益气通痹,活血化瘀,荣心安神,予益心汤加味诊疗,加夜交藤30克、肉苁蓉30克。
服药2周,诸症大减,胸闷憋气消散,背痛亦减,大便畅达,夜寐平常。心律84次/分,早搏10次左右/分。原方减去肉苁蓉、夜交藤,原益心汤诊疗,又服21剂后早搏、心悸消散,精力抖擞,饮食二便均平常,又予14剂以资坚韧。
内科效验方
1.醒脑复聪汤
当归、远志、桑椹、天麻、茺蔚子、石菖蒲、钩藤、川芎、菊花各10克,何首乌、枣仁各20克,白蒺藜15克,珍珠母30克(先煎)。
逐日1剂,水煎服,逐日早、晚各服1次。
平肝潜阳,醒脑复聪。
帕金森氏病。
李辅仁《名医名方录》第四辑
2.益心汤
党参20g,丹参20g,麦门冬15g,五味子10g,龙眼肉10g,郁金10g,炒远志10g,葛蒲10g,柏子仁10g,瓜蒌15g,薤白10g,葛根10g,生黄芪20g。
养心安神,化瘀通痹。
本方诊疗早搏、高发性早搏、心房纤颤、冠芥蒂属于气虚血瘀型者疗效很是显著。
大便枯燥者加肉苁蓉30g;心火偏旺者加炒山栀10g;口干者加玄参10g,石斛10g,多梦者加夜交藤30g;下肢浮肿者加泽泻20g。
3.通肠汤
肉苁蓉30克、全瓜蒌30-50克、草决明30克、玄参30克、生地30克、火麻仁10克、酒军炭5-10克、白术15克、党参15克、牛膝10克、生首乌20克、枳实10克、甘草3克。
水煎服。
滋肾水,增津液,行气滞,润肠道。
末年便秘
4.滋肾平肝煎
当归15g,川芎10g,生地黃15g,白芍15g,炒远志10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菖蒲10g,香附10g,珍珠母(先煎)30g,茯苓20g,夜交藤15g。
滋肾养心,平肝健脾。
用于妇女更年期归纳征。也可应用于昏倒、耳鸣、失眠或妇女性成效消退等症。
肾虚甚者加仙茅、淫羊藿;气虚者加黄芪、党参;水肿者加猪苓、泽泻;虚汗出者加浮小麦;手颤者加钩藤、生龙齿;头晕心烦甚者加白蒺藜、白薇:耳鸣者加磁石、龙胆草;心阴虚者加天冬、麦冬、沙参、石斛;体胖痰湿者加温胆汤。
5.鼻炎清解通窍汤
防风10g,荆芥10g,辛夷10g,苍耳子15g,白芷10g,薄荷(后下)5g,菊花10g,小脚花20g,桑白皮15g,桔梗10g,细辛3g,生甘草6g。
水煎服,逐日1剂。
祛风解表。
过敏性鼻炎急性期。急性期应除外感表证论治
6.温中益肾汤
补骨脂10克,肉豆蔻5克,淡附片5克,干姜炭5克,炒白术10克,苍术10克,五味子5克,乌药5克,炒薏仁15克,党参10克,茯苓20克,山查炭10克,诃子肉6克,肉桂3克。
温中、壮命门之火、化湿健脾
慢性泻肚、结肠炎久治不愈,均有良效。
7.四仙酒
仙茅15g,仙灵脾10g,威灵仙15g,炒三仙15g,枸杞子15g。
将上药煎30分钟,过滤去渣,澄澈后,兑入25度白酒mL。多配药量类增。
益肾壮阳。
早泄、阳痿,肾气不够证。症见腰酸腿软,食欲不振,饮食节减等。
8.去势补肾酒
【处方]生地15克熟地15克.山萸肉12克女贞子12克黄精10克菟丝子12克枸杞子12克地骨皮10克茯苓15克杭白芍15克浮小麦30克泽泻10克甘草3克
[用法]逐日一剂,水煎二次分服。
[成效]调补阴阳,平易睦血。
[主治]前列腺癌睾丸摘除术后诸证。症见阵发性潮热,烘热汗出,失眠烦躁,头晕腰酸,阳萎等。
肝肾阴虚型:除潮热汗出等症外,还看来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质红瘦、苔罕有裂绞,脉细弦。治宜滋养肝肾,养阴清热。本方加知母10克、黄柏10克,若口干者加玄参、麦冬;便结者加瓜蒌、麻仁;潮热汗出甚者加白薇;夜眠难安者加酸枣仁;双目干涩者加菊花、决明子;烦躁易怒加龙胆草、石菖蒲;头晕耳鸣者加天麻、珍珠母。、脾肾阳虚型:除潮热汗出等症外,还看来神倦乏力,腰酸腿软,下肢浮肿,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治宜健脾补肾,温阳化气。本方去地骨皮,加生黄芪15克、白术15克。若腰酸腿软者加牛膝、川断;下肢浮肿者茯苓改茯苓皮,加猪苓、生薏仁;心悸气短者加党参、五味子;头晕目眩者加川芎、天麻;纳少便溏者去生地,加炒薏苡仁、焦神曲;脘腹胀满者加陈皮、香附;大便不畅者加肉苁蓉。别的,尚有伴发病症的加减,若兼见胸闷胸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等血汗瘀阻证者,加丹参、川芎、苏梗;若兼见咳嗽痰多,呕恶食少,舌苔厚腻,脉滑等痰浊蹇滞证者,加半夏、橘红、陈皮;若兼见两胁胀满,烦闷不舒,脉弦等肝郁气滞证者,加醋柴胡、佛手、香附、郁金。
9.鹿角霜酒
[处方]鹿角霜、杜仲各30克,黄芪、当归各20克,红花10克,玉竹20克,冰糖90克,白酒0毫升。
[制法]将前6味细末,入布袋,置容器中,列入白酒,密封逐日振摇数下,浸泡21破晓,过滤去渣,列入冰糖,融化滤过,即成。
[用法]口服。屡屡服15~20毫升,日服2次。
[功能]补肝肾、益气血、壮筋骨、利关节。
[主治]腰膝酸困、体倦无力等。
10.祛脂舒肝汤
青陈皮各10g,郁金10g,丹参20g,陈佛手10g,泽泻20g,茯苓皮15g,生首乌15g,清半夏10g,猪苓20g,枸杞子10g,草决明15g,生山查15g。
健脾理气,化痰通络。
脂肪肝。
《李辅仁末年病特殊治验》(华夏中医药出书社出书,刘毅、李世华整顿)
11.通冠降脂汤
生黄芪20g,黄精10g,丹参20g,炒白术15g,生首乌15g,生山查15g,荷叶5g,泽泻15g,枸杞子10g,川芎10g,红花5g,草决明30g。
益气通脉,降脂化瘀。
高脂血症。
《李辅仁末年病特殊治验》(华夏中医药出书社出书,刘毅、李世华整顿)
12.首乌益寿酒
何首乌10克,黑芝麻10克,黄精10克,当归10克,枸杞子10克,杭白芍10克,黄芪10克等。
将上药共煎成浓汁,过滤去渣,兑入25度毫抬高粱白酒内。如多配可按比例类推。
逐日2次,屡屡20~50毫升。
鬓发早白、肾虚腰酸、腿软乏力、气虚血弱,久服无副效用。
13.丹参酒
丹参10克,檀香5克,木香5克,砂仁5克,赤芍10克,党参10克等。
将上药共捣成粗末,列入25度白酒毫升,浸泡2周,澄澈去渣,以不见杂质为佳。
逐日3次,屡屡20毫升。
冠状动脉强硬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有活血化淤、益气强心效用。
14.养血安神酒
茯神10克,炒枣仁10克,五味子5克,夜交藤5克,秫米5克,杭白芍5克,虎魄粉5克,桑葚5克。
将上药共研细末,兑入25度白酒毫升,浸泡2周,再过滤去渣。
每晚服30~50毫升。
历久失眠,沉睡难,醒得早,多恐慌梦,日久体弱,回顾力差,神疲惫力等症。
15.玉屏风酒
黄芪15克,防风10克,白术15克,柴胡10克等。
将上药共研细末,兑入低度白酒毫升,澄澈后,去掉沉渣。
逐日3次,屡屡20~30毫升。
体弱畏风或天色变动时易伤风者,有补气扶正、抗风寒、防伤风之成效。
16.枸杞子酒
枸杞子60克,桑葚子20克,百合20克,莲子10克等。
将上药兑入毫升低度白酒内,浸泡2周,澄澈去渣,不去掉原药亦可。
每第二天2次,屡屡20~30毫升。
补肾益精、安神滋阴,治水肿胀满、腰背酸痛等症。
17.生脉酒
党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5克,龙眼肉20克等。
将上药浓煎去渣,兑入低度白酒毫升。
逐日3次,屡屡15毫升。
为强心复脉剂。可补气敛汗,对气短、口渴、脉病弱等症有疗效。
18.补血壮骨酒
[处方]淫羊霍、巴戟天、鸡血藤各25克,白酒毫升。
[制法]将前3味切碎,置容器中,列入白酒,密封,浸泡20破晓,过滤去渣,即成。
[用法]口服。屡屡服10—15毫升,日服二次。
[功能]补肾强骨、活血通络。
[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及瘫痪等症。
19.鹿参酒
[处方]鹿茸10克,人参15克,杜仲30克,石斛、牛膝各2克,白酒1毫升。
[制法]将前5味捣碎,置容器中,列入白酒,密封,逐日振摇数下,浸泡15破晓,过滤去渣,即成。
[用法]口服,屡屡服10-15毫升,日服2次。
[功能]补肾填精、益气壮腰。
[主治]腰腿酸困、体倦乏力、精力委靡等症。
20.熟地杜仲酒
[处方]炙杜仲、炮姜、熟地、萆解、羌活、川椒、制附子、肉桂、川芎、制乌头、秦芎、细辛、川续断、括篓根各30克,五加皮、石斛各50克,地骨皮、桔梗(炒)、炙甘草。防风各25克,白酒0毫升,
[制法]将前20味细料,入布袋,置容器中,加人白酒,密封,浸泡5—7破晓,过滤去渣,即成。
[用法]口服。不拘时,屡屡服10毫升,常令有酒气相续为妙。
[功能]温肾阳、祛风湿、舒筋壮腰。
[主治]腰部痛苦、惨重、不得俯仰。
21.狗脊丹参酒
[处方]狗脊、丹参、黄芪、萆解、牛膝、川芎,独活。制附子各18克,白酒毫升。
[制法]将前8味捣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列入白酒.密封隔水以文火煮沸,离火待冷,再浸泡7破晓,过滤去渣即成。
[用法]口服。不拘时,屡屡温服15毫升。
[功能]活血通络、补肝益肾、祛风利湿、强筋壮骨。
[主治]腰脊强痛、腿软无力、小便不由、白带增长、关节不利、肢体麻木等症。
22.独活寄生酒
[处方]独活12克,桑寄生、防风、川芎各8克,川牛膝、秦艽、白芍、党参各12克,当归、杜仲、生地各20克,茯苓16克,甘草、肉桂、细辛各6克,白酒毫升。
[制法]将前15味捣碎,置容器中,列入白酒.密封,浸泡14破晓,过滤去渣,即成。
[用法]口服。不拘时,随量饮之。
[功能]益肝肾、补气血、祛风湿、止痹痛。
[主治]腰膝酸痛、肢体麻木等。
23.参茸木瓜酒
[处方]麻黄、当归、桷寄生、川续断、老鹤草各50克,人参、木瓜、狗脊(烫)、五加皮、独活、苍术(炒)、制川乌、羌活、威灵仙、红花、干地龙、桂枝、川牛膝各40克,桃仁(炒)、甘草、乌消蛇、青风藤、秦艽、赤芍、海风藤、白芷。川芎各30克,细辛20克,鹿茸10克,白糖克,白酒26公斤。
[制法]将前29味各研粗末,和匀,置容器中,列入白酒,密封,浸泡30-40天,天天搅拌1次。过滤去渣,浸出液与榨出液归并,滤过,列入白糖,搅拌熔解后,密封,静置15天以上.滤过即成。
[用法]口服。屡屡服10~15毫升,日服2-3次。
[功能]祛风散寒、舒筋灵活。
[主治]腰腿痛苦、肢体麻木、风湿性关节炎等。
24.鹿筋壮骨酒
[处方]鹿筋30克,鹿骨,玉竹各克,当归、肉桂、秦艽各50克,木瓜、制州乌、制草乌各40克,党参、黄芪、桂枝、枸杞子各75克,重楼、红花、川续断各克,白酒16公斤,蔗糖克,虎杖96克。
[制法]将前16味和虎杖酌于碎断,入布袋,置容器中,列入白酒,密封,天天搅拌五次,浸泡30~40破晓掏出布袋.榨出液澄澈后与浸液归并,加蔗糖,搅拌使之熔解,密封,静置15天以上,滤过,即成。
[用法]口服。屡屡服10毫升,U8日2次。忌多服。
[功能]扶风除湿、舒筋活血。
[主治]手脚麻木,风湿性关节炎等。
25.漏肩风药酒
[处方]当归、枸杞子。制首乌、杜仲、山萸向各15克,制草乌、地鳖虫各9克,全蝎、果然铜、姜黄各6克,蜈蚣2条,红花5克,白酒0毫升。
[制法]将前12味用净水喷湿,放锅内隔水蒸10分钟,待药冷后装入大口瓶内,注入白酒,用棉絮纸封口,每2天摇荡1次,浸泡10破晓,过滤去渣,即成。
[用法]口服。屡屡服10~30毫升,不以菜佐,日服l—2次。
[功能]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主治]肩关节界限炎。
26.狗骨药酒
[处方]狗胫骨克,当归、千年健、威灵仙。伸筋草、土元、杜仲、元胡,穿地龙各克,制川乌、制草乌、细辛各15克,三棱、莪术各30克,红花10克,州牛膝克,白酒0毫升。
[制法]将前16味.狗胫骨洗净、搞碎,余药切碎,置容器中列入白酒,密封,浸泡20-30破晓,过滤去渣,即成。
[用法]口服。屡屡枵腹服15~30毫升,日服3次。
[功能]祛风除湿、活血化瘀、舒筋壮骨、通络止痛。
[主治]坐骨神经痛。
27.桂圆补血酒
[处方]桂圆肉、制首乌,鸡血藤各克,白酒毫升。
[制法]将前3味捣碎,置容器中,列入白酒。密封,逐日振摇1次,浸泡10破晓,过滤去渣,即成。
[用法]口服。屡屡服20毫升,日服2次。
[功能]滋阴养血。
[主治]面色无华、头晕目炫、心悸失眠、手脚无力、须发早等症。
28.锁阳苁蓉酒
[处方]锁阳、肉苁蓉各60克,龙骨30克,桑螺蛸40克,扶答20克,白酒2毫升。
[制法]将前5味粗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列入白酒,密封,隔日摇荡数下,浸泡5-7破晓,过滤去渣,即成。
[用法]口服。屡屡服10~20毫升,日服2次。
[功能]补肾温阳、固精。
[主治]早泄、阳痿、腰酸、便清等症。
29.益气通脉汤
丹参15—30克党参15—30克麦冬15克郁金10克川芎10一15克赤芍15克五味子6—10克檀香(后下)5克陈佛手10克广木香5克葛根15克
益气强心,活血通脉。
胸痹证,即当代医学之冠芥蒂,症见胸憋、胸闷,气短,心慌,过累则尤甚,甚则胸痛彻背,舌淡或暗.舌体偏大,苔白或黄,脉象欠有力或结代。
气虚甚者,加黄芪15—30克、炙甘草10克;贫血甚者,加鸡血藤30克、阿胶(烊化)、熟地黄20克;胸痛爆发较频者,加三七粉(分冲)3克、草红花、元胡各10克;心慌眠差甚者,加柏子仁10克、龙眼肉10克,或加炒远志10克、炒枣仁15克;大便偏干者,加全瓜蒌15—30克,肉苁蓉30克;胸闷甚,苔白腻较厚者,加薤白10克、半夏10克;心阳不振,水气凌心者,加桂枝5克、茯苓15克。
30.更年期归纳征方
当归15g,川芎10g,生地黄15g,白芍15g,炒远志1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石菖蒲10g,香附10g,珍珠母(先煎)30g,茯苓20g,首乌藤15g。
水煎服,逐日1剂。
滋肾养心,平肝健脾。
用于妇女更年期归纳征,也可应用于昏倒、耳鸣、失眠或妇女性成效消退等症。
预览时标签弗成点收录于合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