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文艺▏期
静待花开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的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长大,陪着他(她)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这颗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参天大树。
——摘自《安的种子》
“跳啊跳,跳啊跳,跳得开心和快乐,我们一起跳跳绳......”打开龙龙的写话本,我流泪了,这小布丁终于开窍了......一个月前,我还在为他连续几个星期不完成各科作业而犯愁,我还在为这孩子从早到晚的课堂瞌睡不断而“无奈”......
曦曦、然然、南南何尝不是如此呢?刚入学,上课不停地画啊画,每天从早到晚哭着找妈妈......快一年了,这些小布丁一个个“长大了!”自信和阳光,一张张灿烂的小脸,在忙碌与疲惫中,总能带给我一种生命的震撼和感动。带给我一份涌动生命的淡淡的幸福。
二十三年了,应该是送走十几届学生了吧,寒来暑往,看着一群群孩子们不断离去,又看到一群群孩子不断归来......当接手班级前曾被列入随班就读的雪梅第一次高高举起的小手;刚进入学校我不顾领导“劝阻”硬是要佳军从随班进入班级测评参加全县的评比......我很“庆幸”自己这份让人不可思议的固执与坚持,一路奔跑,在不同角色的变化中遭遇困境我不曾轻易放弃过我的孩子们,而他们也让我深深地懂得师之道之根本——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耐心等待,总有花开时。
教育等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何尝不是如此,希望孩子一教就会,一讲就懂,一点就通,但那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如同植物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开花,也不可能经过同样的时间便成熟,时早时晚,时长时短,各有因缘。教育也是如此,很多时候,孩子的豁然开朗、顿悟清醒,也许就在我们耐心等待的一刹那之后。教育是一个等待的过程,而等待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是对学生成长的欣赏,也是对自己工作的欣赏,在等待中付出必然能在等待中收获。
时时会在朋友圈、QQ接到我的蝴蝶女孩的问候及工作学习的喜讯,回想这个蝴蝶女孩近似传奇的成长经历,当初,在看到孩子父亲跑到学校为孩子一次次找寻辅导教师的那一瞬间,我不是不曾犹豫过,认为那是遥不可及的梦,我帮她只是处于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只是为了给孩子纯真的梦想一点希望,渐渐的,从蝴蝶女孩身上,我的犹豫变成了坚信、变成了等待、变成了希望......六年后某一个清晨,蝴蝶女孩突然绽放出美丽夺目的花朵,她走进了全省科技创新大赛。十年后她又一次次走进了全国科技大赛,十几年过去了,蝴蝶女孩的梦想实现了,如今她踏上一条新的梦想之路。蝴蝶女孩教会了我:静等花开是一种功夫,是一种不计得失,永不言弃的精神和境界。这不正是我毕生要坚持和所追寻的。
“每个孩子都会成为一棵大树......”昨天期中家长会,与搭班的老高、潘不谋而合的教学理念,是庆幸,是欣喜,会后,结合半学期班级孩子情况,我陷入了思索......
想起不止一次读到的绘本《安的种子》,其间这么一段话也曾一次次触动着心灵:“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的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长大,陪着他(她)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这颗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参天大树。”
是啊,孩子的成长是渐变与生成的漫长过程,我们总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孩子。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学会的不是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责备孩子和家长,而是要和家长达成一致的教育观,一起学会读懂孩子的心,学会按照孩子的思维来理解这个世界。因为来自遗传、环境、家庭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有些孩子来说,成长的过程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远非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智力那么狭窄,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八项智能,包括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等。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因此教育在等待过程中,特别当你面对手中冥顽不化的差生,常常会收获种瓜得豆甚至颗粒无收的无耐与愤怒。此时我们不妨想想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不能一棍子打死”,更应大爱无痕,坚定自己等待花开的信念。
西南大学两个星期的研训,曾不停接到信息,“你们班的孩子放飞自我了”“二班这段时间纪律太差了,小话不断”,我突然意识到了:大爱无痕,坚定等待花开的信念,但静待的过程也需要您持续不断精心的去施肥、浇水,如我的孩子们,毕竟只是一年级的孩子,这两个星期,飞速运转的研训之路让我暂时把孩子们“搁置了”,或许是我忘了过程中不断的提醒重复和巩固孩子们的习惯和常规了,或许是我太相信这群小布丁的自制力和自控力了,也或许是我这段时间缺少了与孩子、家长正确的持续的交流和引导。我不断自责。四月,再次带着工作坊老师走进玉溪,晚上,我总能接到小班长报告,总能第一时间在电话与孩子们沟通、交流。“老师,这个星期流动红旗又被我们拿到了......”我开心的笑了!孩子们也笑了!
“严老师,这段时间孩子出现了厌学情绪......”接到家长的电话,我真的急了,在找孩子谈心的瞬间,我不断反思自己:这段时间小泽出现了一些异常的行为,我作为班主任,是否一味批评缺少了哪么一点点耐心,一丝丝等待,忽略了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决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长着美好思想品德嫩芽的肥沃的田地。作为教师,我的责任首先在于静待的过程中发现并扶正学生土壤中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盛开的花,我们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就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只要给足他们阳光、空气和水,相信孩子,耐心地等待,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花开的声音。这不,这段时间,小泽充满童趣童真的小诗、课堂不断创新的思维碰撞,每天带给我一阵阵惊喜......
静静整理思绪,不断告诉自己:余生,继续放下多余的浮躁,去掉些许的忧虑,潜心教学、静待花开,或许您会发现更多“化蛹成蝶”的蜕变美丽,它将灿烂我的生命。
编辑白薇,邀你共话丽江文艺
风轻云淡(严劲鹏)
一个自由随性、热爱生活的女子,喜欢读书、喜欢运动户外,人生路上,一边行走一边用笔记录生活工作点滴。
如果,你的梦里有丽江。
那么,这一定是个文艺的梦。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