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4節氣大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m.39.net/pf/a_7117848.html

大寒

(本年度第24个节气)

———————————

《大寒吟》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

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北宋.邵雍

节令时间

-01-:38:56

腊月(小)十八

三侯情况

初候,鸡乳育也。

二候,征鸟厉疾。

三候,水泽腹坚。

详细说明

太阳黄经为°。

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

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大寒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

谚云:“三九四九冰上走”。

节气详情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近代气象观测记录虽然表明,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所以,应继续做好农作物防寒。

有农谚“大寒三白定丰年”、‘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三白意指下三场大雪。可见,农家忌讳在大寒节气天晴无雪。此说法早在唐朝就有了。唐代张文成《朝野金载》中记载:“一腊见三白,田公笑赫赫。”民间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此因何在?《清嘉录》卷十一《腊雪》说得妙:“腊月雪,谓之腊雪,亦曰‘瑞雪’杀蝗虫、主来岁丰稳。”腊雪可杀蝗虫,来年便不易闹虫灾,自然丰收在望。各地人们还以大寒气候的变化预测来年雨水及粮食丰歉情况,便于及早安排农事。如“大寒天若雨,正二三月雨水多”(广西)、“大寒见三白,农民衣食足”(江西)、“大寒不寒,人马不安”(福建)、“大寒白雪定丰年”(贵州)、“大寒无风伏干旱”。

五运六气

岁运:木运太过(太角)

司天:少阳相火

在泉:厥阴风木

客气(初之气):厥阴风木

主气(初之气):少阴君火

———————————

所辖时间:

-01-20[大寒]~-03-20[春分]

———————————

客主加临:相得

初之气,地气迁,风胜乃摇,

寒乃去,候乃大温,草木早荣。

寒来不杀,温病乃起,

其病气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

血崩胁满,肤腠中疮。

———————————

岁气主方:升明汤

紫檀、车前子、青皮炒、半夏、酸枣仁、蔷薇、甘草各一钱,生姜五片。

初之气,少阴加临厥阴,主春分前六十日有奇,温病乃起,其病气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满,肤腠中疮。加白薇、元参。

———————————

岁运主方:茯苓汤

茯苓、白术、厚朴、青皮、干姜(炮)、半夏、草果、甘草各一钱,姜三片,枣二枚

老黄历

辛丑年牛年

腊月十八

年1月20日

辛丑年辛丑月癸酉日

20

大事勿用

破土伐木彭祖百忌

[癸不词讼,理弱敌强;

酉不宴客,醉坐颠狂;]

节气当日黑黄道

黑道

勾陈(凶)

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释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p>

小寒,十二月节。

月初寒尚小,

故云,月半则大矣。

—————————

《三礼义宗》:

“大寒为中者,

上形于小寒,

故谓之大……

寒气之逆极,

故谓大寒。”

物候解释

鸡提前感知到了春天的气息,

开始孵小鸡了。

征,伐也,杀伐之鸟,

乃鹰隼之属。

至此而猛厉迅疾也。

阳气未达,东风未至,

故水泽正结而坚。

至此则彻上下皆凝,

故云腹坚,腹犹内也。

习俗活动

尾牙祭

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时甚至连我国最大的节庆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

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明年要解雇谁。因此现在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喝鸡汤

到了寒冬季节,南京人的日常饮食多了炖汤和羹。大寒已是农历四九前后,传统的一九一只鸡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或单炖、或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

到了腊月,老南京还喜爱做羹食用,羹肴各地都有,做法也不一样,如北方的羹偏于粘稠厚重,南方的羹偏于清淡精致,而南京的羹则取南北风味之长,既不过于粘稠或清淡,又不过于咸鲜或甜淡。南京冬日喜欢食羹还有一个原因是取材容易,可繁可简,可贵可贱,肉糜、豆腐、山药、木耳、山芋、榨菜等等,都可以做成一盆热乎乎的羹,配点香菜,撒点白胡椒粉,吃得浑身热乎乎的。

吃“消寒糕”

吃“消寒糕”的习俗在北京由来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种,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有温散风寒、润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选择在“大寒”这天吃年糕,还有“年高”之意,带着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头。

“所以老北京的习俗中大寒这天,一家人分吃年糕,既带着吉祥味,也能驱散身上寒意,所以称为‘消寒糕’。

大寒迎年

大寒节气,时常与岁末时间相重合。因此,这样的节气中,除顺应节气干农活外,还要为过年奔波——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腌制各种腊肠、腊肉,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同时祭祀祖先及各种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旧时大寒时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的影子。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讨得新年好口彩。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画图数九

小寒节气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

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均为繁体字,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小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所以“画图数九”的民俗与小寒节气有着密切联系。数九计数,书法描红,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里一种不错的消遣冶情的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勿扰乎阳,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使志若伏若匿,

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

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

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

奉生者少。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下面介绍几个适合于小寒食用的食疗方: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克,黄酒、调料适量。将羊肉洗净,切为碎块,加入当归、生姜、黄酒及调料,炖煮1~2小时,食肉喝汤。有温中补血、祛寒强身的作用,适用于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等血虚及阳虚的人群。

羊肾红参粥:

羊肾1只,红参3克,大米克,调料少许。将羊肾切开,剔去内部白筋,切为碎末,红参打为碎末,大米洗净,加入适量水及调料,煮1小时食用。有益气壮阳、填精补髓的作用,适用于虚弱无力、腰膝酸软、畏寒怕冷、耳聋耳鸣、性功能减退等肾阳不足的人群。

胡桃仁饼

胡桃仁(或核桃仁)50克,面粉克,白糖少许,将胡桃仁打为碎末,与面粉混合在一起,加水适量,搅拌均匀,烙为薄饼食用。有补肾御寒、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肾虚腰痛腿软、畏寒怕冷、大便干结等肺肾两虚的人群。

另外,这个时候是一年中气候最冷的时段,此时正是人们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大好时机。但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切不可盲目,即使身体强健的人,也要讲究一下锻炼的方式和方法。

《黄帝内经》中谈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所以小寒节气后,更要注意养肾。药食同源,食物补肾不可或缺。“中医认为药食同源。我们平时所食用的食物有很多实际上也是中药,比如山药、枸杞、核桃、芝麻等。

中医养生还认为五谷可以补肾,历代养生家一直提倡健康的饮食,需要以“五谷为充,五果为养”,也就是说人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主食和蔬菜水果。

节气导引功

坐功:每日子、丑时,两手向后,踞床跪坐,一足直伸,一足用力,左右各三五度,叩齿,漱咽,吐纳。

治病:经络蕴积诸气,舌根强痛、体不能动摇或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尻阴臑胻足背痛、腹胀、肠鸣、食泄不化、足不收行、九窍不通、足胻肿、苦水胀满。

节令饮食

1.乌鸡山药汤

材料:乌骨鸡1只、山药、枣适量,食盐、葱、姜、料酒、胡椒粉适量。

做法:乌鸡斩块、山药去皮切块,葱切段,姜切片备用;乌鸡凉水下锅,焯水捞血沫,捞出控水;砂锅内放水,水热后放入乌鸡块、红枣、葱、姜、放入料酒,大火烧开后,盖上盖改小火炖1小时;放入山药块炖至山药软烂,再加入枸杞、盐和胡椒粉即可。

功效:中医认为,手脚冰凉与体质虚弱有密切关系,而山药乌鸡汤具有很好的补中、益气、养血作用,特别适合手脚冰冷者。

2.羊肾枸杞粥

材料:枸杞30克,粳米~~,羊肾l对,盐、姜、葱及调味品适量。

做法:先将羊肾去脂膜,切片,加水煮成汤待用,再用另一锅放入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煮好的羊肾和羊肾汤,加入枸杞,放入盐等调味品,再煮几开,即可。

功效:补肾养肾。适用于肾阴不足的阴血亏虚、腰痛、盗汗、消渴及肝肾不足的腰膝酸软、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尿频、视物昏花、头晕、耳鸣耳聋者。

3.松茸人参鸡汤

材料:人参2根,干松茸5个,笋尖3根,香菇5个,精盐少许,姜、香葱适量。

做法:干松茸、干笋尖用温水抛开,切断;鸡洗净,斩块,冷水下锅,焯水;鸡块放入砂锅粥,加清水,放入松茸、笋尖、人参、香菇;加香葱。姜片,大火烧开转小火,2小时候调味即可。

功效:松茸具有强精补肾,健脑益智和抗癌等作用,人参可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冬季患上感冒的几率。鸡汤具有良好的补血补气、养颜安神的功效。

4.山药黑芝麻糊

材料:山药15克,黑芝麻克,粳米60克,鲜牛奶克,冰糖克,玫瑰糖6克。

做法:粳米用清水浸泡1小时,捞出滤干;山药切成小颗粒;黑芝麻洗净后晒干,入锅炒香;粳米、山药、黑芝麻加鲜牛奶和清水拌匀,磨成浆,滤出浆汁。锅中加适量水,放入冰糖,大火煮溶,将浆汁倒入锅内与冰糖搅匀,加入玫瑰糖,边煮边搅拌成糊,熟后即成。当点心,每日2次。

功效:滋补肝肾。

5.糖醋胡萝卜丝

材料:胡萝卜克,姜、糖、醋、盐、味精、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胡萝卜洗净切丝;生姜切丝备用。炒锅烧热放油(热锅凉油)随即下姜丝,蝙炒出香味倒人胡萝卜丝,蝙炒2分钟后放醋、糖,继续蝙炒至八成熟,加人盐,至菜熟后,人味精调味,盛盘即可食用。

功效:下气补中,利胸隔,调肠胃,安五脏。

民间谚语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

小寒大寒,冻成一团。

该冷不冷,不成年景。

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

大寒不寒,人畜不安。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

大寒天气暖,寒到二月满。

老怕三九,少怕春寒。

南风打大寒,雪打清明秧。

大寒雾,春头早;

大寒阴,阴二月。

三九雨不尽,三伏雨如粪。

大寒一夜星,谷米贵如金。

南风送大寒,正月赶狗不出门。

三九不冷夏不收,三伏不热秋不收。

大寒日怕南风起,当天最忌下雨时。

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

I声明信息:本文相关素材选自网络,涉及内容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可随时和我们联系。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