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颜亦鲁医案一 [复制链接]

1#

颜亦鲁(—),号餐芝老人,江苏丹阳人,主任医师。自幼体弱多病,遂有志于岐黄之术,从学当地名医贺季衡,凡八易寒暑,尽得其传,学成后悬壶乡里陋巷故邸。年奉命调宁,医院内科主任、医院中医科主任、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中医科主任,并被选为第三、四、五届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

颜氏对脾胃学说深有造诣,倡导"脾胃既为后天之本,又为百病之源"之说,认为"脾胃为机体枢纽,脾胃冲和则元气充足,五脏充盈,邪难独伤人,反之则正气虚弱,五脏受病,诸病丛生"。临床注重凡病从湿从痰辨证,从脾胃论治。用药擅长发挥苍白术的效用,被病家称誉为"苍白术先生"。

颜氏积累大量临床资料及课徒教材等数十万言,惜尽毁于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发表《脾胃学说的临床应用》、《漫谈吐血、衄血和便血》、《温病诊治经验》、《胎产病宜大补气血》等论文。年,其门下为之整理《餐芝轩医集》一书,备有医案、医话、验方三部分,总结了他的主要学术思想,出版之后,颇获时誉。

一、降气导滞、清心开窍法治愈湿温一例

郦某,女,32岁。

初诊∶年8月24日。

主诉及病史∶发热20天,迭进疏表清热之剂,但身热仍未清澈,5日未更衣;又因饮食不慎,喜啖糯米糕团,而致猝然神昏,喉间痰声辘辘,两手抽搐不已。

诊查∶患者神志不清;喉间痰鸣辘辘,两手妄动;体温38.5℃,两脉沉滑,左寸关不扬,舌苔黄腻,胸颈白瘩密布。

辨证∶湿温四候,湿热未清,复因饮食不节,以致肠胃失职,气机愤郁,湿热与痰食胶着不化,内结中焦,神明为之蒙蔽。

治法∶降气导滞,清心开窍,丸饮并进。

处方∶

(1)贡沉香1.2g(磨冲)广郁金1.5g(磨冲)海南子1.5g(磨冲)枳实1.5g(磨冲)用九节蒲6g旋覆花9g,煎汤冲服

(2)紫雪丹3g,1日分2次吞服。

二诊∶药后大便畅行,神志遂清,舌苔黄腻亦化,体温降至37.6℃,脉濡数。证势轻而未楚,再以清肃余蕴。

处方∶香白薇9g佩兰梗6g焦山栀6g广郁金6g九节蒲4.5g炒枳壳4.5g新会皮4.5g佛手花2.5g杏仁、苡仁各9g姜竹茹12g,2剂

三诊∶证势甫定,昨又猝然神志昏迷,大汗淋漓,四肢清冷,两脉沉伏,舌苔中厚灰腻。病延月余,正气已伤,阴阳离决,亟拟参附汤合桂枝龙牡汤加味以图。

处方∶熟附片9g潞党参9g九节蒲4.5g桂枝4.5g白芍6g煅牡蛎(先煎)15g陈橘白4.5g煅龙骨15g(先煎)姜半夏9g炙甘草4.5g浮小麦30g,3剂药后汗收神清,肢温脉起,证情转危为安,转以调理脾胃兼清余浊法收功。

本例湿温之候,身热未清,便结不通,又加停食生痰,以致湿热痰滞胶着,内蒙心窍,肝风欲动,证颇险重,清心开窍,固刻不容缓,而降气导滞,尤为当务之急。故先用四磨饮,继进紫雪丹,四磨以郁金代乌药,取其芳香逐秽,丸饮并进,收到预期效果。其后湿热未尽,又忽亡阳,故改投参附合桂枝龙牡汤敛阳救逆。患者前后两度出现神志昏糊,一实一虚,截然不同,由于辨证精确,用药得当,故使沉疴立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