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乔巴小一笔记”→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这样就可以及时看到每日分享啦。
现代剂量参考大冢敬节老师的《金匮要略研究》及《胡希恕医学全集》。
竹叶汤
竹叶一把(2g)葛根三两(4g)
防风一两,《千金》用二两(2.7g)
桔梗桂枝人参甘草各二两(1.5g)附子一枚,炮(0.5-1.0g)
大枣十五枚(5g)生姜五两(6.5g)
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温覆使汗出。颈项强,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煎药扬去沫。呕者,加半夏半升洗。徐氏曰,大该是入字。
(本方现代剂量参考大冢敬节老师用药剂量,个人认为用量偏轻,可以按酌情加重。)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9条: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产后感冒加阳虚。
产后气血大虚,容易感受风邪,太阳经受邪,所以发热;阳明经受邪,脸色发红;但是不只是阳明病的热盛的脸色发红,还有下半身厥冷,阳气循经上逆导致的脸红。所以脉象多浮大乏力。
用药不仅要用解表散邪的药物,还要用补阳药物。
方药分析:
就是桂枝去芍药汤加味。
加人参和附子是因为产后津液、阳气都虚。
竹叶、葛根解阳明经热。特别用竹叶,是顾及产妇阴血虚,不能用纯辛温药物,还可以治疗阴虚导致的烦躁。
防风、桂枝解太阳风邪。
桔梗利肺气定虚喘。
竹皮大丸
竹茹二分(6g)石膏二分(6g)桂枝一分(3g)甘草七分(15g)
白薇一分(3g)
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10条: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妇女产后不久,哺乳期,气血虚,有郁热,精神烦乱,呕恶,出现虚烦。
主要是因为乳汁需要中焦运化,如果中焦虚的话,产乳相当于是加大了它的工作量,导致本来应该产的心血不足了,心神烦乱;胃气不和导致呕逆;临床上应当还有发热,口干渴,脉虚数等表现。
治疗原则应该以补中焦清虚热为主。
方药分析:
以下内容,请于知识星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