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西白癜风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芳香中药
麻黄
一
简介
中药麻黄,别名叫色道麻、结力根等。麻黄中含有丰富的麻黄碱,且木质茎少,加工提炼比较简单,也是提取麻黄碱的重要资源。在我国平原、山坡、河旁、草原常见,易采摘。麻黄的茎比较粗糙,并且麻黄茎放置时间久会变成黄色,也因此称之为麻黄。古籍根据麻黄的用药部位、用药颜色、用药外观等特点,记载麻黄的名称很多,中药和民族药记录的都是麻黄。麻黄的品质好坏评价古籍记录都较少,本草纲目中记载可根据麻黄的外观粗略判断,或者把麻黄折断有粉尘物射出,中间有朱砂点为上品,或者根据麻黄根以粗壮为最佳。
二
西医
1.发汗:仅在人加热时能增加其发汗量,动物实验尚未证实本品单独应用时有发汗效应。
2.解热:麻黄发挥油及其主要成分松油醇,对正常小白鼠均有降温作用。
3.解除支气管痉挛:麻黄硷和伪麻黄硷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且作用较缓和而持久,故能使呼吸平顺而止喘,亦即所谓“宣通肺气平喘”。
4.利尿:伪麻黄硷有明显利尿作用。
5.升压:麻黄硷能收缩血管而升高血压,其作用缓进而持久,可维持数小时。
6.抗病毒:麻黄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三
性味归经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肺、膀胱经。
四
功效主治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邪壅于肺;肺气不宣;咳嗽气喘;风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肌肤不仁以及风疹瘙痒;阴疽痰核。
五
相关论述
1
《汤液本草》
“夫麻黄治卫实上药,桂枝治卫虚之药。桂枝、麻黄,虽为太阳证药,其实荣卫药也。肺主卫(为气),心主荣(为血),敌麻黄为手太阴之剂,桂枝为手少阴之剂。故伤寒伤风而嗽者,用麻黄桂枝,即汤液之源也。”
2
《本草通玄》
“麻黄轻可去实,为发表第一药,惟当冬令在表真有寒邪者,始为相宜。虽发热恶寒,苟不头疼、身痛、拘急、脉不浮紧者,不可用也。虽可汗之症,亦当察病之重轻,人之虚实,不得多服。盖汗乃心之液,若不可汗而误汗,虽可汗而过汗,则心血为之动摇,或亡阳,或血溢而成坏症,可不兢兢致谨哉。”
3
《本经》
“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坚积聚。”
4
《别录》
“主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上好唾,通腠理,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
5
《药性论》
“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
六
禁忌
该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喘咳由于肾不纳气的虚喘者均应慎用。本品能兴奋中枢神经,多汗、失眠患者慎用。
1.《本草经集注》:"厚朴为之使。恶辛夷、石韦。"
2.《别录》:"不可多服,令人虚。"
3.《蜀本草》:"白薇为之使。"
4.《医学入门》:"伤风有汗及阴虚伤食者禁用。"
5.《本草经疏》:"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肺虚有热,多痰咳嗽以致鼻塞;疮疤热甚,不因寒邪所郁而自倒靥;虚人伤风,气虚发喘;阴虚火炎,以致眩晕头痛;南方中风瘫痪,及平日阳虚腠理不密之人皆禁用。"
参考文章:
[1]王国强.全国中草药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年2月
[2]高学敏.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年5月
[3]药典编辑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年
图片、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侵删)
策划/殷佩浩
审核/殷佩浩
责任编辑/尚靖
医瘤课堂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