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作文首阳山游记被陇西文艺刊登啦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抗复发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3178.html

我的作文《首阳山游记》被陇西文艺刊登啦!

首阳山位于陇西县首阳镇西南二十多公里的西秦岭余脉,因其位列群山之首,阳光先照而得名,素以山奇林秀著称,更因商末周初孤竹国王子伯夷叔齐长眠于此而闻名全国。

七月中旬的一天清晨,趁着天气还不是太热,我与朋友租车到首阳山游玩了一趟,这是我第三次到这里。

第一次是在三十多年前坐车来过,那时我还是一个小学生,非常爱看历史方面的书,把线装本的《封神演义》翻得滚瓜烂熟,对伯夷叔齐反对武王伐纣,最终饿死首阳山的故事非常好奇,因而初次游览了首阳山。

第二次是10年前,我与一个同事骑车来到首阳山,中途在莲峰镇的亲戚家还住了一晚。

这次同行的有吴哥、杨靖,还有我校学生杨杰。吴哥和杨靖前段时间刚刚陪我第五次攀登了露骨山,我们游兴正浓,于是相约今天又去首阳山。

杨杰是我们山菊花文学社社长,爱好音乐,阅读和写作,性格温和。我们相识的三年里,他邀请我到他的家昌谷白杨林游玩过两次;两年前,他还陪我步行11个小时攀登了陇西第二高山——桦林山。

眼前的杨杰俊朗活泼,谈吐文雅,志向远大,与我刚认识时那个外表青涩,含羞腼腆的少年形象已相去甚远。

他刚参加完高考,成绩理想,被浙江一所大学录取,他的心情非常好,我们也替他高兴,我们相互间都很熟,因为我多次邀请杨杰参加我们朋友的聚会,所以今天的游玩是一次快乐之旅。

首先我们来到首阳山中的享堂沟瞻仰伯夷叔齐的墓。

只见山中古木参天,幽静肃穆,两堆巨大的坟墓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下。

多年前,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上,当地村民被兄弟俩高洁的人格所感动,将他们的遗骸找到并合葬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来祭拜他们的人越来越多,两座坟堆也越来越高,人们栽种的松树也越长越壮,墓地周围的植被逐年茂密。

这次我们看到墓地已被渭源县政府修葺一新,前两次我见到的旧庙不复存在,换成了崭新的建筑,只是石碑上依旧是清代名臣左宗棠手书的“百世之师”和“商逸民伯夷叔齐之墓”的碑文。碑坊门砖上刻有民国时期陇西学者王霖敬献的对联:“满山白薇味压珍馐鱼肉,两堆黄土光高日月星辰”,横额为“高山仰止”。

站在伯夷叔齐墓前,我不由生发出思古之幽情,思绪在历史的时空里纵横穿越,感慨不已。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初唐诗人骆宾王的这首《在狱咏蝉》抒发了作者感叹世人总是不相信有高洁品行的人,同样伯夷叔齐的行为当时也不被人理解,而受到世人的嘲笑和讥讽。

我不由地在内心默念着:伯夷叔齐您二位我仰慕的前辈,我又来看望你们了,你们虽然生前寂寞孤苦,但是后世跟你们一样有品行的人却记着你们,你们的知音越来越多,你们应该能听见他们在深情地呼唤你们的名字。

面对此情此景,杨杰充满了疑问:“请问师傅,伯夷叔齐为何会受到后代这么多名人的崇敬?”

我告诉他伯夷叔齐的事迹有三点大家都知道,一是兄弟俩互相谦让都不愿继承王位;二是反对战争,拦住周武王的马车不让去讨伐商纣王差点被杀;三是不愿做周朝的子民,发誓不吃周朝的粮食,露宿首阳山林靠采蕨菜充饥,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上。

伯夷叔齐兄弟的所作所为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傲骨和精神“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人格理想,以及舍生取义,名节重于生命的儒家思想而让后人敬仰。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提倡谦让,反对战争,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一直是历代封建统治者宣教的正统思想,伯夷叔齐的思想行为是儒家思想形成的基础,伯夷叔齐是中国古代第一个道德楷模,他们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民族德源。

孔子是第一个把伯夷叔齐宣传起来的历史文化名人,孔子在《论语》中曾先后多次赞颂伯夷叔齐,评价伯夷叔齐“古之贤人也”,“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并评价夷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孟子评价夷齐为“圣之清者”。管子曰:“故伯夷、叔齐非于死之日而后有名也,其前行多备矣”。

韩非子曰:“圣人德若尧舜,行若伯夷”。

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九章·橘颂》中把夷齐作为自己为人处事的榜样“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当他的祖国楚国被秦国所灭后,屈原果然投江而死。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把《伯夷列传》作为人物列传的首篇,可见伯夷叔齐在司马迁心中崇高的地位。

东晋的陶渊明也仰慕夷齐的高洁人格,不为五斗米折腰,最后归隐山野,自己耕田,自食其力。陶渊明年轻的时候曾千里迢迢到首阳山拜谒伯夷叔齐墓,他的诗《拟古》为证: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不见相知人,唯见古时丘。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写过一篇《伯夷颂》,赞颂伯夷叔齐。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俘囚禁期间,曾写过一首《和夷齐西山歌》:

彼美人兮,

西山之薇矣。

北方之人兮,

为吾是非矣。

异域长绝兮,

不复归矣。

风不至兮,

德之衰矣。

国学大师王国维一直以夷齐的人格要求自己,当清朝最后一个皇帝逊位后,他在颐和园昆明湖投湖身亡。

当代爱国学者朱自清也以夷齐的人格要求自己,耻食美国的救济大米,为保持民族气节饥饿至死,朱自清高尚的人格得到了毛泽东等革命家的赞扬。

我还告诉杨杰,伯夷叔齐还是中国古代著名诗人,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集《诗经》中就有伯夷叔齐合作创作的诗歌《采薇歌》:

登彼西山兮,

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

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

我安适归矣?

于嗟徂兮,

命之衰矣!

游览完首阳山,我们又驱车来到莲峰山游玩,莲峰山几乎在首阳山对面,两山离得很近。莲峰山素有“陇上碧莲”之称。

鸟瞰莲峰,九峰环峙、状如莲花,故称莲峰山,又因成群马鹿出没林间,又称马鹿山。

莲峰山由大山、二台、三台、四台、五台、后王台、皇洞、释迦庵、老君山等九座形态各异的山峰组成。

近年来,渭源县政府为了吸引游客,利用首阳山的历史知名度,把莲峰山也归入首阳山大风景区名下。

进入山谷,首先看到伯夷叔齐的巨大雕像,看到山谷的东北面有个正在建设中的夷齐纪念馆。

我们沿着石阶而上,只见山腰苍松蔽日,藤萝密布。

登到山顶,我们去观赏非常著名的“马武挂鞭树”,相传东汉扬虚侯马武征讨西羌时曾屯兵于山前,晚上夜宿山顶,将自己的马鞭挂在这棵树上,后称"马武挂鞭树"。这棵树距今大约有多年,后有诗为证:“莲峰时飘秦汉雨,劲松曾悬马武鞭”。

非常令人遗憾的是,这次我们看到的这棵千年古树已倒在地上,大树倒塌时把山上的一间房子被压垮了,我们看到大树的根部还冒着浓烟,听别的游客说,前几天大树被雷电击中,由于树中间干枯,火星从树梢一直燃烧到树根,最后轰然倒塌。

我的同学杨靖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他不忍心看着树根还在冒烟,竟然攀下山崖,让大家传递水盆浇灭了最后的一丝烟尘。

怀揣依依不舍,永别了马武挂鞭树,我们开始游览莲峰山上的庙宇和石窟。

莲峰山是一座宗教胜地,汉唐以来,石窟四布,庙宇辉煌,至元明时达到鼎盛,僧道多达余人。解放初,有古建筑群落三十四处,二百余间,雕塑壁画无数,风格迥异,栩栩如生,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艺术宝库。

经过一处新修的庙宇,空气中飘荡着清越的梵音,不由吸引住了我们的目光,我们驻足观望,我们流连忘返的神情引来一位姓常的道士,他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喝茶歇歇,由于时间宽裕,我们欣然坐下交谈起来,常道人非常高兴地为我们介绍莲峰山的景点和神话传说,说到高兴处,他又拿来两瓶啤酒让我们喝。

我知道出家之人生活异常清贫,他的热情让我很是过意不去,于是,我起身来到庙里,把自己身带的最后一点钱投放进了功德箱。不止是这位道士古道心肠,今天我们遇到的好几位庙里的人都很热情厚道,没有一个要求我们烧香的,我们却主动捐了些钱。

杨杰问我儒家和道家有何区别,我说儒家和道家不一样,儒家提倡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看重名誉和道德,个人要服务于社会,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儒家要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道家却提倡顺应自然,消极避让,为了保护个人生命,可以放弃名誉和道德。

我告诉杨杰,儒家创始人孔子当年问道于道教的创始人老子,可以说孔子属于老子的学生了。其实,道家比儒家高明,历史上很多杰出人物都属于道家人物,中国古代的军事家和最初的科学家都是从道家衍生出来的。

儒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