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这个系列的第二篇。在上一篇文章里,我谈了性别议题的三个最基本问题:
1.究竟有没有针对女性的性别歧视,以至于女性在整体上是相对男性的劣势性别?答案是有。女性遭遇的性别劣势地位是一种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2.面对这样的事实,要不要寻求改变?答案是要。
这两个问题我认为没什么值得讨论的,不杠。如针对这两点有不同意见,请关闭文章,祝您健康。
3.要怎么改变?
前两个问题更加类似于观察世界、批判现实,并表达了一种改变的愿望。而第三个问题则更侧重于“建设”。我和部分女权主义的议题的分歧也在这个部分产生。目前部分女权主义的观点,只讲“破坏”——毕竟不破不立,破坏是有必要的——但是,打碎枷锁的最好方法,是提供新的社会生活方式,新的理念。也就是说,最根本的破坏旧事物的方式,是积极创造新事物。而这部分工作,女权主义的相关理论并没有呈现出它在观察现实、批判现实上的深刻性和系统性,反而有种众说纷纭、不着头绪的混乱感。
这篇文章就试图来捋捋建设平权社会的问题。观点是:性别权益提升、性别平等工作的推进,只能是也必然是社会整体进步的一部分。
————太长不看的分界线————
为了方便阅读,我写一个结构索引——一、“打倒孔家店”,顺便“兴女权”二、“女人能顶半边天”这两部分讲的是中国历史上两次在社会宏观进步进程中,女性权益顺带也得到提升的例子。第一节是新文化运动对妇女解放思想的启蒙,第二节是社会主义中国对妇女权益的提升和保障。三、遗留的问题也只能在发展中解决由于社会进步的宏观进程并不是“专门”针对女性而进行的,所以必然存在一些触及不到的地方。但认识到这些缺憾,正是社会发展的结果,而解决这些缺憾,也只能以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条件。四、被清退的孕妇,“月经假”与猝死的员工女权主义诉求在逻辑上的支撑点有两方面,其一是女性处于劣势的现实,其二是,平等是符合大多数人根本利益的诉求。我用孕妇、月经假和过劳死谈论了这个问题。当女性由于生理配置而影响生产效率的时候,以性别之名给予不人道的对待,这种逻辑必然会反噬男性。对效率的追求没有尽头。当女人担忧怀孕生子影响事业时,男人也就同时在担忧不够拼而被清退。在追求平等的道路上,所有被损害与被侮辱的,应该强有力地联合,也只有联合,才可能成功。————正文的分界线————?小明和小文一起跑步,小文比小明落后一段距离。小文和小明要实现齐头并进,有三种方法:1.小明停在原地,小文原速前进直至追上;2.小明转向,两人面对面跑,直至相遇再一起向前;3.小明小文一起向前跑,小文跑快一点,小明跑慢一点,直至小文追上。第一篇文章已经捋清楚了前三个基本问题,这里用小文小明一起跑步的例子来类比同处发展过程中的男女两种性别,大体上能够成立。在实际社会发展中,要求在社会整体发展过程中忽略一部分群体,让其停滞原地,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倒退。所以,只剩下第三种情况具有可行性。更何况,具有特权和优势的性别在发展过程中,更容易享受到马太效应的积极一面,速度更快的一方加速度也更容易。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小文”额外的加速,往往来自社会额外的支出。比如,设立了母婴室的商场在建设成本上,就比不设母婴室的商场更高。比如,部分省份推出的“月经假”,那么月经假期间的工作量就需要由其他工作人员,或者该女性所在单位/公司承担。这些支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更便捷地解决,那就是女人不上班,哺乳期不外出。这可能让人觉得“一夜退回解放前”,问题是这对男人究竟有什么坏处呢?劳动力总量减少,单个劳动者挣钱更多,在社会上、家庭中享有更大的权利,似乎没什么不好。所以,简单地用“解放女性就是解放人类”来劝说男人支持女权主义是行不通的。但同时上面那种“退回解放前”的思路,基本也很难被大多数人接受了。首先,男女的广泛合作已经成为了生活习惯的一部分。简单一个例子,大学里男生占绝大多数的专业或院系,普遍对性别比例更为平衡的院系表示羡慕。反过来,女生占绝大多数的院系,比如我大学上的汉语言文学,对男生数量正常的院系专业也很好奇。大学里有次去北航校园溜达,感觉建筑都有种理工而兼阳刚之美。以往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公共场合、公共事务中清一色只有男性的社会结构方式,先不说女人答应不答应,可能男人也觉得很没劲。想象一下所有的女学生,女老师,女技术员,女销售……全部消失,真挺可怕的。这种广泛合作之所以被人们普遍接受,一部分原因在于,性别合作是一种写在DNA里的本能。其次,在社会观念上,可能在一些局部领域持男性优越观念的人还有,但整体上,过于悬殊、过于极端的性别歧视,也很难被普遍接受了。为什么呢?是不是大家普遍接受了女权主义的洗脑,成为了波伏瓦的信徒?非也,恰恰是,不歧视、追求平等、人权,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共识。仅就中国的情况,这种共识的推进,在中国社会整体的进步中,有两个比较重大的事件。其一是作为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其二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一、“打倒孔家店”,顺便“兴女权”一百多年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了不起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以“打倒孔家店”为旗号,呼吁现代文明。这一番呼吁,主要是近代变法、改良等一系列尝试的失败,知识分子痛切于社会积贫积弱,凋敝,愚昧,保守的旧中国,毫无生机和希望,而寻求新的良方。这群读四书五经,受了良好旧学教育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反叛非常彻底。在“打倒孔家店”的过程中,自然也就包括了传统的婚姻、恋爱伦理。在追求人的解放,追求民主、科学、自由的过程中,也就自然包括了对同样作为“人”的女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