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位民国文化名人真实容貌老照片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个皮炎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jc/180416/6171972.html

来源:一往文学(ID:ywwxjd)

民国年间,才女名嫒灿若星辰,而且均是腹有诗书,气质华贵。比而今一些所谓的“名媛”有内涵多了,哪怕是彼此间有纠葛,也不会找几个流氓到人家门口泼墨水。

譬如傲气的张爱玲,很瞧不起人,曾公然道:“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苏青女士自然也是投桃报李,赞美张爱玲的同时也不忘讽刺一下冰心,说:“从前看冰心的诗和文章,觉得很美丽,后来看到她的照片,原来非常难看,又想到她在作品中常卖弄她的女性美,就没有兴趣再读她的文章了。”也就是说,这俩姐儿有范:一个瞧不起冰心的文字,另一个看不上冰心的容貌。

当然,在当时世人眼中能与张、苏两大美女兼才女并肩,冰心自然也非同一般。但冰心貌似对张爱玲和苏青并不怎么感冒,却对另一才女林徽因素有抵牾。究其原因,可能是两人太熟—其一,冰心、林徽因都是福建大家族出来的,前辈们或多或少有点交情;其二,两人的老公是同学,均是青年才俊;其三,林徽因博闻健谈,心直口快个陛强,向来有男人缘,却很难交到女性朋友,而冰心性情温婉,不喜欢林徽因的霸道。

(林徽因)

01

“太太客厅”

上世纪30年代,在老北京,林徽因与梁思成家里每逢周末便有一次文化沙龙聚会,被称之为“太太客厅”。

“太太客厅”上谈笑皆鸿儒,如徐志摩、沈从文、金岳霖、胡适等,每次都是一群赫赫有名的才子众星拱月般簇拥着林妹妹。某次丈夫梁思成打趣林徽因:“你一讲起来,谁还能插得上嘴?”林说:“你插不上嘴,就请为客人倒茶吧!”

冰心很不愿意去参加这样的聚会,又经常被拉着去,大概她看不惯林徽因迷恋被众人捧的局面.年10月,已经颇有文名的冰心写了一篇《我们太太的客厅》的小说,于天津伏公报》文艺副刊连载。

其中有一段描写颇为传神:

这一群人都挤了进来,越众上前的是一个“白袷临风,天然瘦削”的诗人。他的头发光溜溜的两边平分着,白净的脸,高高的鼻子,薄薄的嘴唇,态度潇洒,顾盼含情,是天生的一个“女人的男子”。诗人微俯着身,捧着我们太太指尖,轻轻地亲了一下,说:“太太,无论哪时看见你,都如同一片光明的云彩……”

我们的太太微微的一笑,抽出手来,又和后面一位文学教授把握。教授约有四十上下年纪,两道短须,春风满面,连连地说:“好久不见了,太太,你好!”

哲学家背着手,俯身细看书架上的书,抽出叔本华《妇女论》的译本来,正在翻着,诗人悄悄过去,把他肩膀猛然一拍,他才笑着合上卷,回过身来。

稍微有点文学常识的人估计都不难猜出,诗人是徐志摩,老徐的《偶然》中“你是天边一片云,偶尔投影在我的波心”便是送给林徽因的。文学家就是胡适,而哲学家则属金岳霖了。金岳霖还算豁达,评价这篇小说时曾说过:“也有别的意思,这个别的意思好像是三十年代的中国少奶奶们似乎有一种‘不知亡国恨’的毛病”。

此文一刊发,便有人推测冰心是影射林徽因,后来冰心却否认,说自己写的是陆小曼。可陆小曼在上海,小说的背景在北平,而且陆小曼并无子女,钛太的客厅》中女主角有个女儿叫“彬彬”——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小名便是冰冰。

“文坛祖母”冰心留给世人和婉、蔼然的形象,其作品大多围绕母爱、童心、自然的主题,写得娴静、温良、淡雅,有近乎透明的澄澈之美。但她落笔也有丰富的色调,以“男士”为笔名、用男人口吻写的《关于女人》,就颇诙谐俏皮;而《我们太太的客厅》作为小说写得真是好看:篇幅不长,人物不少,寥寥勾勒几笔,每个人就神情毕现,幽默里裹着辛辣。“我们太太”的人情练达、矫揉造作、工于心计,更是跃然纸上。小说有对世态人心的深刻洞察和细致描摹,更有讥时讽世、评头论足的犀利与敏锐。
  

虽说小说属于虚构,不宜对号入座,但《我们太太的客厅》中,确实有很多元素跟现实生活可以找到对应。当年,北平北总布胡同3号的梁宅与紧邻的金岳霖家,每周末都有一帮清华、北大的教授们欢聚,因为主人的博洽好客,尤其是女主人的妙趣横生,朋友们喜欢来此纵论古今、谈笑风生。周培源、张奚若、陈岱孙、叶公超以及费正清等学者及其家人,即是密集前往的常客。“太太的客厅”的确名扬京城;而小说中那位在“我们太太”的石榴裙边痴心徘徊的诗人,“白袷临风,天然瘦削。”“他的头发光溜溜的两边平分着,白净的脸,高高的鼻子,薄薄的嘴唇,态度潇洒,顾盼含情,是天生的一个‘女人的男子’。”呵呵,他长得像谁,一目了然吧?
  

冰心早年曾对文洁若说过,《我们太太的客厅》是以林徽因、徐志摩为原型的(她晚年也曾改口,对来访者说写的是陆小曼)。这篇小说显然挽了一个不易解开的疙瘩:一个笔尖带刺、痛快淋漓地揶揄影射,另一个则毫不留情地用老陈醋迎头还击。这对引人注目的女作家,由此给文坛留下一则虽不温柔敦厚、却很活泼热辣的趣话。让我们看到了她们曾经的年轻气盛、锋芒毕露,她们在某种程度上的欠缺容忍。对于自己喜爱的作家,读者往往不自觉地将其“神化”,忘了他们也会跟寻常人一样有复杂、微妙的情绪,有任情任性乃至失度失控的举措。送醋这类逸闻,就简捷明快地把她们还原为人,还原为脾气有个性、甚至会使“小性子”的女人,所以特别有意思。它当然无损于两位女作家的形象,如果再想一想她们的年轻——当时林徽因才29岁,冰心也只有33岁——就会更加释然。

(冰心)

02

林徽因送醋

林徽因自然也不是好惹的,立马反击,作家李健吾先生曾回忆:“我记起她(林徽因)亲口讲起一个得意的趣事。冰心写了一篇小说《太太的客厅》讽刺她。她恰好由山西调查庙宇回到北平,带了一坛又陈又香的山西醋,立即叫人送给冰心吃用。”意思很明显:“咋,姐你吃醋了?”

林徽因送醋给冰心一事,现代文学史研究学者陈学勇在《林徽因寻真》(中华书局年11月版)中,转引了李健吾写的《林徽因》,送醋的段落是这样的:

(林徽因)绝顶聪明,又是一副赤热的心肠,口快,性子直,好强,几乎妇女全把她当做仇敌。我记起她亲口讲起的一个得意的趣事。冰心写了一篇小说《太太的客厅》(?)讽刺她……她恰好由山西调查庙宇回到北平,她带了一坛又陈又香的山西醋,立时叫人送给冰心吃用。她们是朋友,同时又是仇敌。


  

李健吾还说:林徽因“缺乏妇女的幽娴的品德。她对于任何问题感到兴趣”,对文学艺术尤其有本能的感悟力。她口若悬河,叶公超、梁宗岱等谈锋健旺之辈,在她面前也甘拜下风。


  

陈学勇讲述了林徽因与冰心因《我们太太的客厅》而生嫌隙的前因后果:说来,她俩颇有渊源,同为福州人,黄花岗烈士林觉民(林徽因堂叔)牺牲后,林觉民家为避难,卖了福州的房产,买房的就是冰心的祖父;梁思成和吴文藻是清华的同班同学,还同过寝室,留美时两对恋人就曾一起野餐。不过,冰心年写的《入世才人灿若花》,介绍数十位有影响的女作家,提到林徽因时,夸赞得很节制:“年我在美国的绮色佳会见了林徽因,那时她是我的男朋友吴文藻的好友梁思成的未婚妻,也是我所见到的女作家中最俏美灵秀的一个。后来,我常在《新月》上看到她的诗文,真是文如其人。”
  

冰心与林徽因在绮色佳的聚餐,还留下一张合影:冰心系着围裙切菜,林徽因靠在她肩后,神情都颇愉快,那时她俩彼此还融洽吧?陈学勇曾陪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汉学家孟华玲访问冰心,顺便问到林徽因,“我满心希冀得悉珍贵史料,不料冰心冷冷地回答:‘我不了解她。’话题便难以为继。我立即想起访问冰心前不久萧乾说的,为了《我们太太的客厅》,林徽因与冰心生了嫌隙,恍悟冰心此时不便也不愿说什么的。”陈学勇在《林徽因寻真》里还回忆,“林徽因之子梁从诫曾对我谈论冰心,怨气溢于言表。”

醋赠冰姐姐,林妹妹占尽上风。

若说林徽因和冰心这俩福建名嫒的交情,得从二者的老公谈起,林的丈夫梁思成,与冰心的丈夫吴文藻曾是清华同学,住一个寝室。年暑期,冰心与吴文藻到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梁思成与林徽因亦到此访友。异地相聚,四人甚是欢喜,游山玩水谈天说地,还举行了几次野炊,并留下合影。

但冰心与林徽因性格迥异,冰心温雅娴静,林徽因热情开朗,后来的“醋战”事件让两人均耿耿于怀。

03

张爱玲与苏青

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张爱玲、苏青、潘柳黛、关露一拨女作家聚谈,说起对自己有影响力的作家,好几位都谈到了冰心,有位名叫汪丽玲的,甚至能够背诵《寄小读者》中的段落,由此可见,冰心当时实在红得可以。

(张爱玲)

但是苏青却说,我从前看冰心的诗和文章,觉得很美丽,后来看到她的照片,原来非常难看,又想到她在作品中时常卖弄她的女性美,就没有兴趣再读她文章了,真是说也可笑。她的这段话貌似刻薄,攻击一个女作家的容貌尤其不应该,然而,我的理解是,她不以为然的并不是冰心不“美丽“,而是冰心“卖弄”她的女性美,再想想读过的冰心的文字,似乎没有哪一篇自称自己是美丽的,但是,读过之后却真的会觉得,作者一定是个美女。原因在于,冰心的文字里姿态太足,轻而细的慨叹,无时无刻不在流露的温柔,偶尔“金刚怒目”一把,也是一个被世界宠爱的好女子的自矜,比如她写徐志摩曾对她说,“我的心肝五脏都坏了,要到你那里圣洁的地方去忏悔!”也许徐志摩只是一个玩笑,甚至是对于冰心以圣洁自居的讽嘲都未可知,冰心却傲然道:我没说什么,我和他从来都不是朋友。这种句子放在现在,绝对有自我炒作之嫌。总之,读冰心的文章,总觉得有一个仕女在眼前扭过来扭过去,长袖漫舞,俯仰自怜,虽然看不见她的脸,光看那股劲儿,就想像怎么着也该是一惊艳的美女,不曾想,一回头,也不过面目平平如我等,不用那样拿捏姿态吧。

(苏青)

同样对冰心不感冒的,还有苏青的好友张爱玲,也是在那次聚谈中,她说,冰心的清婉往往流于做作。后来她写《我看苏青》,本是为好友摇旗呐喊兼抒自己的胸臆,偏偏在一开头就把冰心拉过来做反向对比:如果必须把女作者特别分作一栏进行评论的话,那么,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如果说,苏青对于冰心的反感,不过是女人的直觉,张爱玲与冰心的分野,更在于她们迥然不同的文学主张。冰心是罗曼蒂克的,而张爱玲最烦的就是罗曼蒂克,那都是她玩剩下的了,想当年,张爱玲也曾为一朵枯萎的花落泪,很多年后张爱玲说起这事,怎么看都是一股冷嘲热讽的口气,嘲笑自己。张爱玲对于真实的热爱,使她受不了冰心的那些柔软得近乎林志玲的娃娃腔式的句子,她曾明褒暗贬地挖苦女歌星李香兰是仙女,是小鸟,总之不像个真人,她不喜欢这种拿腔拿调装纯情的女人,对于冰心刻意打造的那个纯美世界也无信任。比如说,同样是写父母,冰心笔下的母亲是温柔慈祥的,父亲是高大威严的,是传统中严父慈母的标准画像,而张爱玲不同,写她那位纨绔子弟的父亲时,固然下笔不留情面,便是论及照顾她培养她为她放弃了很多的母亲时,她也放弃了那种能让读者流泪的路数,而是一丝不苟地描述母女之间口不能言的芥蒂,被母亲严苛地审视时的那种惶然。说起来好像张爱玲的目光太灰暗,但是作为一个读者,我读冰心的文章时,很少会动容,她可爱的父母,仿佛是从古人的文章里拓下来的,符合传统的感情公式,即使文笔更为细致或清新,却既不亲切也不可信——我知道冰心的父母可能确实很好,但也不能有那种一尘不染的完美,偶像也是要有粘脚土的,冰心的父母则像是天使直接来到凡间,凌波微步,罗袜都还没有来得及生尘。倒是张爱玲,虽然说了她母亲那么多“坏话”,却使她的母亲,成了真实可感的真人,我们用看“真人”的眼光去看她,那些急躁、尖刻乃至一点点的功利都变得可原谅了,而张爱玲笔下偶尔流露的柔情,更容易让人相信。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女性作家的不断涌现是很令人称奇的,如冰心、庐隐、冯沅君、石评梅、苏雪林、萧红、丁玲、张爱玲、苏青、林徽因等等,既“争妍斗奇”,又各擅胜场。但是了解她们之间的八卦,只是闲谈时的一种,多的时间,不如多看看他们作品,看看当年的民国女性。

版权声明

图文仅供思考与交流,感谢作者原创,如涉版权请联系小编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中科医院承办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www.zhutihunli.com

位民国知识分子肖像

蔡元培(-),浙江绍兴人,著名教育家、民主革命家,原北京大学校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支持新文化运动,著有《中国伦理学史》等。

章太炎(-),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著有《国故论衡》《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等。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著作合集为《饮冰室集》。

林白水(-),福建闽侯人。著名报人,新闻工作者。

秋瑾(-),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云霄。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辛亥女杰。

王国维(-),浙江海宁人,著名学者,撰有《人间词话》等。

黄炎培(-),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教育学家。

陈独秀(-),安徽怀宁人,与胡适同为新文化运动两大领袖之一,中共创始人,曾任总书记。著有《独秀文存》等。

李叔同(-),天津人,祖籍浙江平湖,即后来的“弘一法师”。在音乐、美术、书法、戏剧等方面均有造诣。

史量才(—),江苏南京人,著名报人,年任《申报》总经理。

鲁迅(-),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先驱,著有《彷徨》《呐喊》《阿Q正传》等。

章士钊(-),湖南长沙人,学者、作家。曾任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四九年后历任全国政协、人大常委。

马寅初(—),浙江嵊州人,学者,有当代“中国人口学第一人”之誉。

吕碧城(年~年),安徽旌德人,作家、诗人,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女子教育先驱,与秋瑾并称为“女子双侠”。

沈尹默(-),浙江湖州人,诗人、书法家,著有《秋明室杂诗》、《秋明室长短句》等。

刘师培(年-年),江苏仪征人,经学大师,著作由钱玄同编为《刘申叔先生遗书》。

吴承仕(一),安徽歙县人。经学家、古文字学家。章太炎弟子。与黄侃、钱玄同并称章门三大弟子。

杨荫榆(-),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大学校长。

周作人(-),浙江绍兴人,著名作家、翻译家,新文化运动先驱之一。

邹容(年-年),四川巴县(今重庆)人,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著有《革命军》等。

黄侃(-),湖北蓟春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章太炎大弟子,人称他与章太炎、刘师培为“国学大师”。

邵飘萍(—),浙江东阳人,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

钱玄同(-),浙江湖州人,新文化运动先驱之一,著有《文字学音篇》等。

王云五(~),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出版家、商务印书馆总经理。

李大钊(-),河北乐亭人,新文化运动先驱之一,中共创始人之一。代表文章有《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

刘文典(—),祖籍安徽怀宁,生于安徽合肥。文史学家,校勘学家,庄子研究专家。

梅光迪(-),安徽宣城人,中国首位留美文学博士,学衡派创始人。著有《梅光迪文存》等。

陈寅恪(-),江西修水人,著名学者、诗人,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柳如是别传》《元白诗笺稿》等。

杨振声(-),山东蓬莱人,原国立青岛大学校长、作家。作品多收录于《玉君》《杨振声选集》。

胡适(-),安徽绩溪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两大领袖之一,曾任北大校长。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胡适文存》(四集)等。

刘半农(-),江苏江阴人,新文化运动先驱之一,著有新诗《扬鞭集》等。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主治史学与新诗,四九年以后在中国大陆文化界长期担任要职。著有《甲骨文字研究》《女神》《屈原》等。

赵元任(—),原籍江苏武进(今常州),生于天津。学者、语言学家、音乐家。

赛珍珠(PearlS.Buck,-),美国作家,唯一一个同时获得诺贝尔奖和普利策奖的女作家。出生4个月后双亲带到中国,中国生活了近40年,把中文称为“第一语言”,把镇江称为“中国故乡”。

梁漱溟(-),蒙古族,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著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等。

张资平(-),广东梅县人,著有数十部现代言情小说《梅岭之春》《最后的幸福》等。

白薇(-),湖南资兴人,著有小说散文诗歌多种。

汤用彤(-),学者、佛学家,祖籍湖北黄梅,生于甘肃渭源,著有《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印度哲学史略》等。

许地山(-),广东揭阳人,作家、学者,新文化运动参与者。著有《空山灵雨》《道教史》等。

孙伏园(-),浙江绍兴人,现代散文家。

吴宓(-),山西泾阳人,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著有《吴宓诗集》等。

叶圣陶(-),江苏苏州人,早期白话文写作的代表性人物,四九年以后曾任教育部副部长、政协副主席等职。

袁昌英(-),湖南醴陵人,著有《法国文学史》等。

金岳霖(年-年),祖籍浙江诸暨,生于湖南长沙,著名哲学家,著有《论道》《逻辑》《知识论》等。

周瘦鹃(-),江苏苏州人,著有《亡国奴日记》《南京之围》等多种抗战小说。

冯友兰(~),河南南阳人。著名哲学家。著有《中国哲学史》等。

张恨水(-),安徽潜山人,创作了《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上百部通俗小说,人称“民国言情第一写手”。

林语堂(-),福建漳州人,著有《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等。

邹韬奋(-),江西余江人,三联书店创办人。

傅斯年(年—年),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办者。

陈西滢(-),江苏无锡人,著有《西滢闲话》《西滢后话》等。

茅盾(-),浙江桐乡人,著有《子夜》《春蚕》等。

郁达夫(-),浙江富阳人,著名作家,著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茑萝集》《文学概说》《郁达夫散文集》等多种。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著名诗人,代表作《再别康桥》等。

苏雪林(-),浙江瑞安人,著有《青鸟集》《蝉蜕集》等。

王统照(-),山东诸城人,曾与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著有《一叶》《春雨之夜》《北国之春》等多种。

朱光潜(-),安徽桐城人,著《西方美学史》《谈美》等。

田汉(-),湖南长沙人,剧作家,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者。

高长虹(~),祖籍山西盂县。为鲁迅倡导组织的“莽原社”重要成员。

丰子恺(-),浙江桐乡人,弘一法师得意门生,著有《缘缘堂随笔》等。

朱自清(-),江苏东海人,祖籍浙江绍兴,著有《背影》《春》匆匆》等。

郑振铎(-),浙江温州人,祖籍福建长乐,著有《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略》等多种。

许广平(-),广东番禹人,著有《鲁迅回忆录》等。

庐隐(-),福建闽侯人,著有《海滨故人》《灵海潮汐》等。

瞿秋白(-),江苏常州人,中共早期领袖,著有《赤都心史》等。

老舍(-),北京人,著名文学家,著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闻一多(-),湖北黄冈人,著有新诗集《红烛》《死水》。

俞平伯(-),浙江德清人,著有《红楼梦辨》《冬夜》《古槐梦遇》等。

夏衍(-),浙江杭州人,左翼文人,著有《秋瑾传》《包身工》等。

李金发(-),广东梅县人,著有《微雨》《为幸福而歌》等。

夏承焘(-),浙江温州人,著有《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诗词论丛》《夏承焘词集》《天风阁诗集》等。

凌叔华(-),广东番禹人,出生于北京官宦世家,著有《花之寺》《爱山庐梦影》等。

冰心(-),福建长乐人,著名诗人、散文家,著译多种。

李公朴(-),江苏淮安人,民盟早期领导人。

梁思成(-),广东新会人,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梁启超之子,林徽因丈夫。

蒋光慈(-),安徽霍邱人,著有《新梦》《少年漂泊者》等。

王鲁彦(-),浙江镇海人,著有《野火》《童年的悲哀》等。

废名(-),周作人重要弟子,京派文学开山者,著有《枣》《桥》《莫须有先生传》等。

吴文藻(-),江苏江阴人,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妻子为冰心。

林如稷(-),四川资中人,著有《仰止集》《夜渡》等。

柔石(-),浙江宁海人,左联五烈士之一,著有《疯人》《希望》等。

沈从文(-),湖南凤凰,著名文学家,著有《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

汪静之(—),安徽绩溪人,诗人。年起在《小说月报》、《新青年》等杂志发表新诗。

梁实秋(-),浙江余杭人,著名散文家、翻译家,著有《雅舍小品》《实秋自选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

胡也频(-):福建福州人,左联五烈士之一,著有《圣徒》《鬼与人心》等。

冯雪峰(-),浙江义乌人,左翼文人,曾任左联*团书记,著有《雪峰文集》等。

梁宗岱(-),广东新会人,著有《梁宗岱选集》等。

陆小曼(-),江苏常州人,画家、散文作家。

朱湘(-),著有《夏天》《草莽集》等。

巴金(-),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著名作家,著有《家》《春》《秋》等。

林徽因(-),福建闽县人,著名诗人、建筑师,著有散文诗歌多种,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

丁玲(-),湖南临澧人,著有《莎菲女士日记》等。

戴望舒(-),浙江杭州人,代表诗作《雨巷》等。

冯至(-),直隶涿州人,著有《昨日之歌》《十四行集》《伍子胥》等。

刘呐鸥(-),台湾日治时期小说家,曾任汪政府《国民新闻》社长,后被暗杀,著有《都市风景线》等。

臧克家(-),山东诸城人,留在大陆的著名诗人。

施蛰存(-),浙江杭州人,新感觉派主要作家,著有《品唐诗》《唐诗百话》等。

邵洵美(-),浙江余姚人,曾主持《论语》《新月》等刊物,译有雪莱、泰戈尔等人诗作。

胡兰成(-),浙江嵊县人,著有《今生今世》等。

梁遇春(-),福建闽侯人,散文家、翻译家。著有《春醪集》《泪与笑》等。

李健吾(-),山西运城人,著有散文小说多种,外国文学研究的先驱人物。

谢冰莹(-),湖南新化人,著有小说散文八十余种。

李广田(-),山东邹平人,著有《画廊集》《银狐集》《引力》等散文、小说多种。

萧军(-),辽宁锦州人,著有《八月的乡村》《江上》等抗日文学。

周扬(-),左翼文人,曾任中宣部副部长。

傅雷(-),江苏南汇人,文艺评论家,翻译家,著有《傅雷家书》《傅雷谈艺录》等。

徐訏(-),浙江慈溪人,著有《鬼恋》《海外的鳞爪》等小说、散文多种。

陆蠡(-),浙江天台人,著有散文集《海星》《竹刀》等。

殷夫(-),浙江象山人,左联五烈士之一,著有《殷夫集》。

艾青(-),浙江金华人,左翼诗人。代表诗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等。

曹禺(-),湖北潜江人,话剧作家,著有《雷雨》《日出》等。

钱锺书(-),江苏无锡人,著有《围城》《管锥编》等。

卞之琳(-),江苏海门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著有《三秋草》《鱼目集》等。

张兆和(-),安徽合肥人,沈从文妻子,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集《湖畔》、《从文家书》等。

萧乾(-),北京八旗蒙古人。现代记者、文学家、翻译家。晚年与妻子文洁若合译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萧红(-),哈尔滨人,著名作家,著有《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季羡林(—),山东聊城临清人,著名东方学学家、语言学家、佛学家,著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牛棚杂忆》等。

杨绛(-),江苏无锡人,钱锺书之妻,著有长篇小说《洗澡》等。

何其芳(-),四川万县人,左派文人,著有《汉园集》《画梦录》等。

陈梦家(-),浙江上虞人,考古学家、诗人。著有《梦家诗集》等。

穆时英(-),浙江慈溪人,新感觉派代表人物,著有《南北极》等小说多种。

端木蕻良(-),辽宁昌图人,左翼作家。著有《科尔沁旗草原》《曹雪芹》等。(口碑畅销书《民国清流》系列对其有重要叙述。)

辛笛(-),江苏淮安人,著有诗集《珠贝集》《手掌集》等多种。

赵萝蕤(-),浙江德清人,基督新教神学家赵紫宸之女,文学翻译家。

徐芳(-),江苏无锡人,女诗人,国民*高级将领徐培根之妻。

唐弢(-),浙江镇海人,著有《推背集》《海天集》《鲁迅的美学思想》等。

张充和(-),安徽合肥人,年以岁去世,被誉为民国闺秀,著有《浪花集》等。

苏青(-),浙江宁波人,著有《结婚十年》等长篇小说及散文集《饮食男女》等。

杨宪益(-),江苏淮安人,文学翻译家,曾与妻子合作翻译全本《红楼梦》《儒林外史》等。

汝龙(-),江苏苏州人,文学翻译家,译有长篇小说《阿托莫诺夫一家》《人间》《复活》等。

吴祖光(—),江苏常州人,戏剧家,著有话剧《凤凰城》《风雪夜归人》等。(口碑畅销书《民国清流》系列对其有精彩刻画和解读。)

琦君(-),浙江温州人,著有《橘子红了》《青灯有味似儿时》等小说散文童话数十种。

穆旦(-),浙江海宁人,诗人、文学翻译家,著有《穆旦诗集》等。

张爱玲(-),后期海派作家代表人物,著有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等。(张爱玲真漂亮啊)

附:几位忠于清朝但在民国也有重要活动的知识分子

林纾(~年),福建福州人,文学家、翻译家,译有古文版《茶花女》等。

辜鸿铭(-),祖籍福建惠安,生于南洋马来西亚。国学大师,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

康有为(年—年),广东南海人,晚清重要的政治家、学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代表人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