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有一个宫女,因不堪受娘娘的欺负,逃出皇宫,躲入深山老林。没有东西可吃,每日里便采玉竹果腹,久而久之,竟然身轻如燕,皮肤光洁似玉。一猎人见到她,惊为仙女,当天两人便洞房花烛,结庐深山,生儿育女。此后依然常食玉竹,到60岁与丈夫子女回到家乡。家乡父老见她依然是当年进宫时的青春容貌,都惊叹不已。
这个让人青春不老的玉竹,为百合科植物,茎干强直,似竹杆有节。腋生花玉色,故得玉竹之名。其叶下垂,葳蕤生光,故又称葳蕤。
药用部位是玉竹的根茎。平补而润,可日常食用,尤其适合秋天食。能补益五脏尤其是肺胃,滋阴润肺,养胃生津。兼除风热。
因肺主气与皮毛,胃气决定一个人的正气,胃气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就强,气血也可以相互生化。故玉竹还可滋养气血,治一切虚损,腰脚疼痛,五劳七伤。
可用于治风温、多汗、灼热及劳疟寒热,脾胃虚乏。久服不仅聪明强壮,还去面上的黑斑,令人如玉竹般润泽美丽。难怪那位宫女年老却青春依旧。
功效如此优良,所以玉竹在《本草纲目》中被称为上品,男女老少皆宜,其补益作用可与人参、黄芪相比。
那么,如何让玉竹发挥出它的功效,让人受益呢?
玉竹茶:养阴润燥,除烦止渴
原料:玉竹10g、绿茶3g
用法:用适量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适用于治疗热病伤阴,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咽喉不利。
对肾气虚弱所致的尿频症,可配合具有补肾益气的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等,以提高疗效。
有名的搭档:沙参玉竹
很多人都对由沙参玉竹为主的菜品熟悉。沙参,以根入药。清热养阴,润肺止咳。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
玉竹与沙参同煮,不仅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安神除斑,延缓衰老之功,更因两味合用,滋补养阴作用极大。以至带出了沙参玉竹老鸭汤、沙参玉竹瘦肉汤、沙参玉竹鸽子汤等表现形式。尤其沙参玉竹老鸭汤,更是广东传统的名菜。适用于病后体虚或糖尿病属阴虚者。滋补效果佳,营养价值高。
而若用其治病,有以下选方:
1、治秋燥伤胃阴:玉竹9g,麦冬9g,沙参6g,生甘草3g。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温病条辨》玉竹麦门冬汤)
麦冬沙参均可养肺胃之阴。
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止咳。沙参润肺化痰,益吸生津。
生甘草清热补脾益气。共治秋燥伤胃阴。
2、治盗汗自汗:玉竹15g,丹参7.5g。不用药引,水煎服。(《滇南本草》)
无论自汗盗汗,都是身体虚弱之表现。久病正虚,久虚多瘀,血运无力,以至肢体酸软,运动能力变弱,而人的运动能力属于筋,筋属于肝掌管。
丹参既工作于心又工作于肝,能助肝藏血,助心行血,加之苦燥软坚,微寒,祛瘀生新,行而不破,所以既能祛瘀血又能生新血,其力可达四肢百骸,治各种虚症。
玉竹补气血,补中健脾,治一切虚损,带领丹参共治病症。
2、治发热口干,小便涩:萎蕤g。煮汁饮之。(《外台秘药》)
3、治阴虚体感冒风温,及冬温咳嗽,咽干痰结:生葳蕤6-9g,生葱白二至三枚,桔梗3-4.5g,东白薇1.5-3g,淡豆豉9-12g,苏薄荷3-4.5g,炙草五分,红枣两枚。煎服。(《通俗伤寒论》加减葳蕤汤)
4、治突然小便淋涩痛:芭蕉根g(切),萎蕤30g(锉)。上药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三分,去滓,入滑石末6g,搅令匀。食前分为三服之。(《圣惠方》)
巴焦根有清热止渴,利尿解毒之效。
滑石则是治尿路感染佳药,治小便不利、淋沥涩痛效佳。
玉竹在后方补虚,三味补的补攻的补,合祛病邪。
以上便是玉竹的介绍,你见过玉竹吗?
如今正是秋冬季节,秋燥伤阴,不妨食用玉竹润燥喔。
提醒提醒: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