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张家口年市级“新时代好少年”发布会在下花园区举行,21名通过层层推荐遴选出的“新时代好少年”受到表彰。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激励着全市广大未成年人对标先进,立德立志,向上向善,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组织这次发布会,是我市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市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工作缩影。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事关家庭幸福、社会和谐,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战略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抓紧抓实抓好,形成了*委政府重视、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学校家庭合力共育的工作局面,促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升、成长环境持续优化,全市未成年人在阳光的沐浴下,如朵朵蓓蕾尽情绽放。坚持守正出新“三结合”教育网络实现全覆盖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市围绕全方位育人,努力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实现对未成年人培德启智的“无缝对接”。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我市各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德育平台、模式、方法,不断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融入校园教育的全过程,让未成年人的“育德”与“增智”同步进行。当前,“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已植根各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如春风化雨,在课堂上、教材里润泽着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耳濡目染地熏陶着未成年人的心灵。各学校着眼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广泛运用校训、校史、校歌、校徽、校标等校园文化符号,激励学生爱学校、爱学习、共建文明校园;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着力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精心打造楼道、教室文化,统筹增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创建宣传标语、海报、橱窗、展板等,使学生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受到教育、启迪,使他们的文明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劳动技能、科技体验、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并把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渗透其中,使孩子们在活动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教和家风的熏陶影响着孩子们的一生。我市将家庭教育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在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各中小学幼儿园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同时不断创新家校合作模式,加大家校合作力度,着力构建家校共同参与、合力育人的大德育体系,共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快乐成长、智慧成长。
“社区”不仅是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更是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各地各社区积极设立“四点半课堂”、青少年校外辅导站等教育场所,在市妇联组织下成立“家长学校”,为未成年人培德启智提供“校外课堂”。此外,全市各级关工委倡导“五老”发挥优势作用,在村里、社区内给未成年人讲红色故事、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传统文化、讲法律知识等,引导他们奋发向上、学德向善;各地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全部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让他们在参观学习中开阔视野,提升素质,激发爱国爱家乡情怀。丰富实践活动引导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文明来自教育,道德源自养成。近年来,我市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使未成年人在主动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深化主题教育活动。市教育局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深入开展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重品行、树形象、做榜样”“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传承奥运精神,我是文明少年”“争做美德少年”等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组织全市学校充分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了清明节祭英烈、“七一”童心向*、“十一”向国旗敬礼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无不潜藏着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子,于无声处助推广大未成年人塑造美好心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激发爱*爱国情怀。
深化道德实践活动。市教育系统扎实开展评选美德少年、孝心少年、诚信之星等道德实践活动,弘扬社会新风尚,传播校园正能量,让善行更加深入人心,进而形成“人人重道德、时时存善念、处处有善举、共创文明校园”的良好风气。组织广大学生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通过报告会、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宣传栏等平台学习各级“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使青少年学有榜样、做有标杆。
深化志愿服务活动。市教育局于年成立了市第一中学“教学名师”志愿服务队、桥西区明德路小学“家校共育”志愿服务队等20支市教育系统特色志愿服务团队,深入社区、家庭、街头等处开展特色志愿服务。各学校也依据自身实际,积极组织师生志愿者走出校门,开展安全环保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爱老敬老、环保清洁、植树护绿、交通维护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孩子们在参与中奉献、在奉献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同时也让良知与道德、责任与奉献,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位学生的灵魂深处。
深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可滋养文明之“花”。市教育局等部门大力推进“戏曲进校园”“传统体育进校园”“书法课堂”等工作,扎实推进“经典诵读”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提升文化自信。各学校还推陈出新,采取童谣传唱、竞赛、舞台剧、小品、说故事擂台赛等多种形式,普及中华经典美文、诗词和成语知识,让学生主动汲取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
深化“劳动美”教育活动。市教育部门指导各中小学校完善劳动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提高劳动素养,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劳动之美深深融入学生心灵,夯实人生基础。各学校将“劳动光荣”的观念融入教育教学各方面,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卫生清洁、校外植树造林等集体劳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劳动,倡导学生到田间地头、劳动基地、工厂企业体验劳动,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在劳动中展现美丽,在收获中体验幸福。各方共同参与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花朵的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的滋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离不开全社会呵护与关爱。近年来,我市社会各界展现出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巨大热情,凝聚起未成年人时时受教育、处处得关爱的工作合力,有效优化了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工作中,教育部门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起中小学校周边环境常态化综合整治机制,确保校园周边米内无违规场所和相关摊点,保障师生交通安全;加强对经营性网吧及有关娱乐性场所的管理,对黑网吧一经发现立即取缔,严厉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有关娱乐性场所;加强互联网监管,加大不良出版物查处力度,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加强食品卫生监管,使各级各类学校及周边饮食卫生得到规范与加强,合力守护未成年人成长净土。
同时,全市民政、卫健、教育、妇联、共青团、检察院等部门和组织多方联动,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护,施行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完善其生活、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保障,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让他们共享蓝天、健康成长。
市内主流媒体也全力开设和办好少儿专栏或专题节目,为未成年人提供精神园地;安排优秀采编人员,积极宣传各地各部门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成效和先进经验;高频刊发、播放主题公益广告,努力为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为帮助和引导我市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进而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创设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市教育局还联合市新闻中心于年在全省创新推出“张家口家庭教育名师公益大讲堂”活动,先后邀请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北京市八一中学校长沈军、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白薇等专家名师作讲座20多场,直接惠及近2万名家长;年起在《张家口晚报》开设“聊聊孩子那些事儿”家庭教育专栏,邀请名师撰写文章,并制作节目在“张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