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打着“国内首部以乒乓竞技为主元素”的招牌,但实际上,乒乓竞技更多地是剧集中的故事链条的表象与情节的触发点,整个剧集应该称得上是一部典型的校园青春片。
从校园青春片的角度来说,电视剧用一群青春帅气靓眼的演员,支撑起了校园里的青春情感冲突,而乒乓竞技,则给予这群青春派角色以冲撞与纠葛的最外在的刺激源。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乒乓竞技的故事主线,那么,剧集里的角色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恩怨冲突与爱情迷障,也不可能发育成整个剧集里高密度的戏剧波折、曲折与波澜。
与此同时,剧集还揉合进了上一代人的爱情纠葛、陈年旧案的后延影响,让这部三十六集的剧集始终处于一种丰沛、丰满与丰实的故事冲动与冲突上,这样,整个剧集便以一种强力的自行向前的推进力度,自行地和盘托出它蕴蓄着的故事动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剧集在人物与情节设置上,还是非常谙熟情感剧的必备套路的。
这应该是这部剧集的成功之处吧。综合起来,我们觉得这部剧集的优点有如下几点:
一是历史纵深,透视过往恩怨。
《追球》的故事发生地是一个名叫腾远学院的高校,从剧集的设置来看,这是一个贵族学生云集的名校,它更多地像是一个为电视剧而设置出来的封闭式的校园空间。而校长二十年不变的设置,也意味着这样的学校更多地有着私营的成份,这种设置,无疑为电视剧长达二十多年的恩怨纠葛,设置了一个非常适宜的土壤。
与电视剧的横向空间相配合的是一个横轴般的现在发生时,整个剧集以女主角颜晓希对这个学校的介入,而打开了一个横向的轴面,由此展开了电视剧的现在时的故事时空。
而在颜晓希从一开始介入到这个横向时空里的同时,还打开了一个历史的纵深空间。
这就是剧集在赋予她进入到这所学校的第一个时间点开始,就肩负着一个解开决定了她的人生命运的历史疑案的重任。
这个疑案,就是收养她的父亲,在二十年前的一场决定性的乒乓球比赛中,因为精神突然错乱,现场失控,被学校开除,从而他的命运被改变,现在的身份是一个艰难度日、与往日落差巨大的木匠。
是谁害了颜晓希的父亲?
这个悬疑贯穿全片,直到最后一集,才收尾了这个长达二十年的隐秘疑云。
而颜晓希身上本身云集的身份之谜,同样牵扯到历史上的疑案,而这份疑案,同样一脉相连到今日的校园现实时空。
她一方面要为自己的养父讨回公道,另一方面,她的身世之谜,也将在这个校园的狭小空间里,被提拎出来,投入到现实的浪奔浪流中。
在校园里,以成功者出现的董会长实际上就是当年抛弃颜晓希的母亲,这个不称职的母亲,在校园里展开她迥异于在颜晓希少年时代对她冷酷抛弃的全新面貌,热切地寻找着自己的女儿,由此不断地扰乱着颜晓希的现实生活,让女孩的心理承受点,不断地像荡秋千一样,回荡在童年的被遗弃而今天又温情脉脉的母爱困顿中。
而颜晓希遭受到的历史纵深的炼狱炙烤的另一个元素,就是她在校园里结识到的由陌路人到心心相印的男朋友齐景浩,这个偶遇的男友,却与她的现在的家庭,在二十年前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这就是她的养父与齐景浩的母亲,当年是一对割头不换的恋人。
这样的矛盾冲突,可以说是极精炼、极富有戏剧性但也极具低概率化,但正因为它耦合得太过偶然,所以,在剧集中出现的时候,又会给人一种丝丝入扣、步步为营、处处惊心之感。
我们能指责这种概率的绝无仅有的存在可能吗?
其实,我们比照一下《雷雨》,就会发现,《雷雨》中的上一代的恩怨,对应地耦合到下一代的情感激流中,同样是一个极低概率的事件,但正因为这种极低的概率,一旦出现的时候,反而会给人一种触目惊心的震撼感。
四凤与周萍发展了不伦恋,而他们的父亲与母亲在年轻的时候,正是一对恋人。
在《追球》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类似关系。颜晓希与齐景浩是一对现在时空下的恋人,但二十年前,他们的父亲与母亲也是一对恋人。只不过,《追球》里撇清了下一代年轻人身上绝没有《雷雨》中的血缘关系,但是,这种戏剧冲突,可以说与《雷雨》中的设置有着相似的肌理与情感冲激。
这样,我们可以看到,颜晓希从她看似轻松、面带微笑、怀抱浪漫地走进校园的时候,就带着对历史尘埃的强烈激活力道,将二十年前层积的历史风尘全部掀起,也让二十年前的历史谜案的真凶,再也坐立不住,直接在现代的时空里,恢复了狰狞与疯狂,掀起了更大的暴力性的杀戮恶浪。
所以,《追球》里,还潜伏着更为刀光剑影的杀戮风暴,这意味着历史层积的能量,一旦被激活之后,仍然以历久弥新的动能,在现在时空里左冲右突,四处游荡,寻找最终平复的安宁港与沉静点。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颜晓希对校园里的旧案的寻访,就像哈利波特对自己身世的查找一下,揭开了一个密封的隐秘的世界,引来了一场剑拔弩张的急风暴雨缠绕加身,可见,历史封条的揭开,会带来一场什么样的激荡。
而这种激荡对于《追球》剧集来说,恰恰是它所需要的,可以让一个平淡的现实故事,具有历史纵深,也让主要人物在历史的炼狱里每时每刻地审视着自己的情感的来龙去脉,寻访着自己立身之“根”的每一个土壤颗粒与营养汁液,从而让年轻气躁的生命在历史的维度上,找到自己的厚重的层面与积淀的能量。
虽然情节在这里有着编剧的很大的人为设置,但这样的设置,带来的好处就像给故事情节安装了一台永动机,故事情节不要推动,那历史的能量,就能够推着人物不断地向前运行、冲锋了。
二是青春前景,展现校园靓丽。
青春剧的魅力,是青春派角色的颜值担当。在这一点上,《追星》确实把它的对青春靓丽的极致表现,平均分配到剧中的角色身上,让角色本身的形象魅力,足以统帅整个电视剧里所张扬的青春剧须臾不能离开的风华正茂。
而在对角色的形象定位上,电视剧设定了个性差距颇大、性格层次鲜明的多组人物形象,配置上因为学业、情感、虚荣等各个足以挑动性格冲突的人生主要元素,而在剧集中展示了角色的独特的“这一个”,使得剧集中的人物丰满鲜活,张弛相间,间不容隙。一句话,人物之间都能拉开差距,使得剧集故事情节充实饱满,人物冲突马不停蹄,形成了电视剧的内在的情节张力,遮蔽了这个电视剧在情节上过分离奇的弊端,而产生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电视剧的情节主线自然放置在颜晓希与齐景浩之间,可以说,电视剧给予两个人配置的历史资源也是最多的,仿佛他们在宿命之间,就有一条五光十色的链条捆系着他们,包括两个人的上一代父辈中的一对男女就是一对恋人。
这种近乎是宿命的关系,加上历史迷津的缠绕,使他们的恩怨纠葛,游走在现实与历史、亲情与爱情、上辈纠缠与当下恋情之间,他们之间产生的感情不得不面临着多重选择,这种选择包括:多角爱情的选择,让两个人之间的爱情,频繁地醋海生波,陡生惊涛;颜晓希面对的养父的选择性干预,不得不在她所爱的齐景浩与另一个养父看中的厉圣之间左支右绌;颜晓希更为困难的选择,在于她从跨入大学校园起就展开的对二十年前的真相的寻找,必然要触碰到这个校园体系背后的齐氏集团的根深蒂固、丛密林深的庞杂界面,甚至深爱着她的齐景浩出于对这个家族的维护,也逼迫她放弃对真相的寻找,构成了颜晓希在剧集中面对着选择时所遭遇到的最大的现实困扰。这一切,加盟在颜晓希的情感世界中,让人物的内心冲突展现得异常充分,发育得非常完善,也构成了电视剧密不透风的情节动力。
在这一主线的爱情表现上,电视剧刻画了颜晓希看似天真浪漫但却执着坚韧的个性的风格,她以她那一份一成不变的个性,去应对着她的探访与应对中必然席卷而来的历史与现实的冲击波,从而展现了一个女孩独特的担当的力量与缜密的穷尽世界真相的顽强毅力。
以颜晓希性格原点,电视剧还在她的身边设置了具有假小子风格的闺密乐冬冬,心高气傲、野蛮女友翻版的童嘉月,看似良善但随时驾着友谊的小船掀风作浪的白薇,这一系列活跃在颜晓希身边的女性角色,不断地渗入到颜晓希的过往岁月、现实爱情与她的青春断片中,让她与这些角色的各怀动机的介入与行为深度楔入,构成了整个电视剧里的层出不穷的风云变幻,也凸现出校园青春片里的最主打的情感波折。
同样,与这些性格差异明显的女性形象相对应的是,电视剧在男性角色的设置上,同样是设定了带着巨大落差的多重形象,这里有家境贫寒的侯建白,与齐景浩暗中较量的厉圣,带着几份纨绔气质但关键时刻却勇于担当的云高洋,这一丛同样色彩缤纷的男性形象,各自以他们的个性锋芒,与女性角色展开错位式的碰撞,演绎出了青春校园里的跌宕起伏的戏剧主场,令《追球》里始终处于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噪杂而热闹的活跃情境中。正是这份热闹再加上电视剧套上的幽默的外层表现,让电视剧摆脱了观众对它现实性不足的苛求,而纯粹在一份青春校园剧的平台上去洞观电视剧提供出的表面的戏份充分发育的长处。由此可以看出,一份架空的影视作品,如果有足够的刻画人物上的长处充溢,那么,它的现实性的薄弱与不足便能够得到受众的忽略与原谅。
在电视剧的人物基调与设定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剧集编剧身为女性所带来的一些特点。这个特点,就是电视剧里的女性,对男性总有一种淡淡的自卑情结。比如校花童嘉月对男性爱情的主动渴求,众多女孩对帅男的青睐渴盼,颜晓希在情到伤处时对男友的苦苦企求,整个电视剧里体现出一种浓重的女孩渴求男性青睐的渴望素质,这与男性作家描写出的青春世界是迥然而异的。这背后的潜在说辞,表现出的是女孩希望将自己的价值与地位寄予在男孩认可的隐性期待上,这构成了女性编剧的影视剧的一种共性特点,本剧可以说很典型地反映了这种女性构置现实生活图象的一种惯性想象风格。
三是乒乓交锋,承载冲突平台。
《追球》旗帜鲜明地标举出国球在电视剧中的重要地位,包括在历史的回顾中,正是一场乒乓球的决赛,伏笔了一场持续二十年的恩怨与旧案,而在电视剧反映的现在时空里,同样是乒乓竞技让电视剧里的男男女女卷入情天恨海,让他们之间双双对对地捉对厮杀着进入到爱情天地,经历着欢愉与伤心。
可以说,乒乓竞技是推动人物接近与密切的一个重要的接口。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乒乓竞技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影片中的少男少女们有什么理由在校园里游手好闲地碰撞在一起,光明正大地交流在一块,理直气壮地相逢在一处?
可以说,文体活动是校园剧里促进人物密切与亲近的“第一推动力”,近乎是上帝之手,近期的一些校园题材电影,如《老师好》《最好的我们》在表现校园学生题材时,无一例外地用学校里的歌唱比赛,来设置占据着重要核心位置的情节锋面。而《追球》正是采用了乒乓竞技这一个外在的驱动力,让剧中的人物从第一幕戏起,就建立起了剑拔弩张的内在张力。
可以说,颜晓希与男主人公齐景浩从一开始就是因为乒乓球而有了碰撞的机缘,并由此逐步深入,由乒乓交锋过度到情感交锋,最后直到直面历史上的陈旧往事的揭开。
一旦电视剧里的情感线难以维系下去,乒乓竞技便适时地跳出来,让人物继续碰撞、交流与接触下去。
这样我们看到,在电视剧里,围绕着乒乓绝技的训练、啦啦队员的选拔、校际乒乓赛的争夺等等,作为一整套的乒乓竞技的各个流程,都在电视剧里得到了充分展现。
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的是,乒乓竞技,只是电视剧里的故事的影子与诱引,最后电视剧还是抛开了乒乓竞技这个表层的故事触发点,而转而去涉及到更多为复杂的人性背后的险恶与凶暴来。
在剧集最后的惊心动魄的暴力显影中,我们看到的是,二十年前的暴力断刃,依然发散着寒光四射的阴森,足以掀起新的死亡漩涡,这就是我们在这一部看起来祥和优美的校园青春片里,竟然呈现出探案剧的死亡阴影的原因。电视剧里侯父差一点被注入药物而害死的惊心动魄,学校最高掌门人林校长死于杀人灭口者的一掐绝杀,侯建英因为卷入了阴谋的流毒之中而坠楼致死,电视剧里不断地让这些突兀的死亡元素来延续着故事情节的高强度进展,实际上显然是违背电视剧所瞄准的国球带给国人的一种特别的美好感受的,这都反映出,电视剧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体育片,它为了让故事走向它所需要的异军突起、须眉怒张、出人意料的效果,抛开了一个竞技体育无法带来的戏剧性设置,而沿用了悬疑剧的生死搏杀才具有的大烈度的冲突锋线,制造了电视剧愈演愈烈的戏剧紧张。
从这个意义上讲,电视剧里的乒乓竞技只能说是让人物靠近的一个引子,真正的戏剧推演,依然依靠的是人性的搏杀与博弈。
而在这里,我们恰恰可以看到电视剧的不足所在,就是整部电视剧是按照娱乐片的程式化的套路设置它的节奏强烈的故事锋面的,这就必须让人物处于一种非常态的生活环境里,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剧中人物的生存状态都是非正常的。可以说,万家灯火的正常生活是难以容纳电视剧里的复杂多变的对垒与对立状态的。
我们首先看看电视剧里的女主角颜晓希的家庭背景,她自小随母亲来到一个陌生人家,继父对她很恶劣,而母亲迫于后父的淫威,把颜晓希扔在了街头上,在她的心中奠定了一种强烈的“恨母情结”,幸好被继父收养,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而另一个男主角齐景浩,其母亲当年与颜晓希养父相恋,后阴错阳差,齐母失手害了颜继父,自惭无脸见人,出国逃避,醉中与齐父一夜之情,怀上了齐景浩,齐景浩自小就没有母爱,内心饱受伤害。
另一个角色白薇家庭也不和美,父亲与小三公然来往,母亲无能为力;童嘉月父亲去世的早,母亲难以忘怀,导致她与女儿之间一直存在着芥蒂;侯氏兄弟的父亲是植物人。可以看出,剧中的青春男女,都缺乏一个正常的和美的家庭环境,但正是因为他们有着这样的不健康、不正常的家庭,才给予了人物角色以充分的没有束缚的自由,才可能在电视剧的天空里演绎出无所顾忌的情感、情爱大戏,因此剧集看上去热热闹闹的情节架构,却是以牺牲现实的指向性与真实性为代价的。
当然电视剧做到了好看,是因为电视剧是按照这种商业套路打造出来的,但是欲说它与现实社会、当代青春与即刻人生有什么更多的亲密度与吻合度,却显然是不到位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这个电视剧的不足之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