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丈夫处处留情另有所爱,她却一生怀念,忍 [复制链接]

1#

封建社会在民国时期已经消亡,但旧社会的人,仍然保留着封建社会的一些陋习,包办婚姻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例,家庭中的子女虽然接受了新的教育,但长辈们仍然会为他们安排婚事,从今天看来,当时的包办婚姻,也许在家庭中看起来不错,但对当事人来说,可能是个悲剧。

民国时期的著名作家郁达夫虽受过新式教育,但仍未摆脱家庭包办婚姻的安排,于年,当地大家族的女儿孙荃嫁给了世代从商的郁达夫——郁家三公子,孙荃与郁达夫想象中的形象完全不同,两人的婚事,根本不上心,没有花轿,二不拜堂,就这样,孙荃进入了郁达夫的家门,或许在郁达夫看来,自己只是一个随心所欲的婚事,但在孙荃看来,她从此就是郁家的儿媳了。

对于婚姻不满意,在家没多久,郁达夫就到日本求学,留下孙荃一个人在家陪他侍奉双亲,两年后,郁达夫从国外回来,两人的生活才算是有了些许起色,在之后的几年里,孙荃连续生下三个孩子,他们一家似乎都很幸福,其实孙荃却知道,自己的丈夫在外面风流成性,安庆的“海棠”,或者北京的“银娣”,或者广州的“白薇”,这些都是家常便饭,别提其他了。

作为一位传统意义上的妻子,孙荃认为丈夫在外面的作法,可能也是正常的,但随着王映霞的介入,孙荃确实感受到了危机,王映霞被誉为“杭州第一美人”,她和郁达夫的爱情风波,孙荃也曾反抗,甚至以死来抗争,但郁达夫完完全全爱上了王映霞,最后,孙荃选择了成全,她带着三个孩子离开,从那以后,她就自己忍辱负重,养活自己的孩子。

抗日战争时期,孙荃尤其苦恼,但她从不后悔,也不喊苦,在孙荃的悉心照料下,三个孩子长大成人,年,郁达夫因参加抗日活动,被日军残忍杀害于苏门答腊,这件事直到几年后,孙荃才得知,那时,丈夫的离去,使她心中所有的怨恨瞬间消失。

从此,孙荃不再嫁人,她用一生来想念丈夫,在她家的堂屋里,一直挂着郁达夫的画像,每逢佳节,她都向南天望去,希望夫君“魂归”年,孙荃走了一辈子,只说了一句:我要心安理得地升入天堂。

郁达夫一生处处留情,孙荃一生宽恕,一生怀念,从孙荃的身上,很多人都觉得她很傻,但爱情就是这样,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孙荃作为一个传统的女子,忍辱负重,养育子女,几十年的苦痛,也许也只有她自己能体会,不得不说,她是一位伟大的中国女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