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苏青,被丈夫狠狠扇了一巴掌,她在日记中写 [复制链接]

1#

民国才女苏青和张爱玲齐名,并称“沪上双殊”,“文坛双壁”。

张爱玲说:“如果非要把女作者分作一栏来评论的话,那么,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心甘情愿的”。

这话虽然犀利刻薄,却也实实在在肯定了苏青的文学地位。

快乐童年

苏青出生在浙江宁波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是远近闻名的名门望族。苏青原名冯和仪,寓意鸾凤和鸣,有凤来仪。

小时候,寄养在外婆家,外婆在乡下,乡下民风淳朴,邻里之间非常和睦,苏青的童年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

在苍茫广阔的天地间,任她自由的玩耍。也给她充分展示了自由发展的空间。

乡下的生活,简单而有趣,正如张爱玲所说:“有简单健康的底子”。

直到八岁,才被父亲接到上海来,此时,苏父的事业相当顺利,在上海银行做经理。

他见惯了上海的名媛淑女。也想把女儿培养成这样的人,教她英语,音乐和舞蹈。

可是苏青野惯了,对这些根本不感兴趣,父母也没有特别勉强。

只是早早给她定了一门亲事,男方家境不错,苏青也见过。只是对他并没有特别的好感,相比而言,她更喜欢在书中寻找自己的快乐。

19年,苏青考上了中央大学外文系,而苏父的事业则一落千丈,连生计都成了问题,更别提读书了。

此时的苏青刚满20岁。青春洋溢,才华出众,被同学称之为“宁波皇后”,据说追求者甚着。

这可急坏了未婚夫李钦后,他担心夜长梦多,意中人被他人捷足先登,于是央求父母早点结婚。

虽然苏青并不想这么早就放弃学业,奈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读书的费用还是李家出的,她有什么理由说不呢?

不幸婚姻

容易到手的,总是这么不被珍惜。

结婚不久,李钦后就暴露出他风流的本性,不仅和外婆家的长孙媳妇搞到一起。还经常夜不归宿。

苏清很是难过,想借读书逃避现实,可是,此时,她却怀孕了。

苏青接连生了几个女儿,婆家非常不待见她,没有生孙子,光耀他李家的门楣,就会被婆家所不容。

丈夫更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次次的出轨,一次次的争吵,苏青发现丈夫不仅自私,懦弱,虚荣,更是一个没有责任心的男人。

苏青每天都在争吵,愤怒,沮丧中煎熬。

在上海,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想出去工作,孩子们都还小,一时无法抽身。当她伸手向李钦后要家用时,却被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你也是知识分子,你也出去挣钱呀”。

这个男人早就厌烦了这个他当初苦苦追求的女人。

苏青意识到,当自己不够强大,不够优秀,不够独立时,是没有资格谈爱情的。

她在日记中写道:“我讨厌自己现在的状态,一个女人到了无所作为的时候,便会小心眼儿起来”。

“记得我初进大学的时候……觉得全世界就只有我一个人耀眼:我像娇艳的牡丹,而众人便再好些也不过同绿叶点缀或衬托一番罢了。但是现在呢?他,我的丈夫,却不许我向上”

苏清回忆这十年,没有感受到一丝丝的尊重与快乐。只有无限的悲伤与屈辱,她决定离婚。

当代作家李筱懿说:“先谋生,再谋爱。谋好生,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对女人来说是最重要的。我们一生,所有人都只是过客,只有自己才是故乡”

涅槃重生

离婚的苏青看着嗷嗷待哺的孩子,她知道必须找份工作生存下去。

她在日记中写到:“我相信,就是爱孩子也是先自己维持生存。自己连生存都不能够,用什么去爱他们呢”?

她到处找工作,却只有一点点可怜的薪水。根本不够养活孩子,她决定还是发挥自己的特长,用文字谋生。

年,苏青在《古今》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笔触尖锐的散文《论离婚》。

“性的诱感力也要遮掩掩才能浓厚……总之夫妇相知愈深,爱情愈淡,这是千古不易之理……闹离婚的夫妇一定是很知己或同脾气的,相知则不肯相下,相同则不能相容,这样便造成离婚的惨局。”

这篇精彩的文字引起了时任伪上海市长陈公博的赏识,也是在陈公博的帮助下,苏青创办了《天地》杂志。

她是老板,是编辑,更是发行人,杂志创办之初,销量不好,苏青就自己扛起杂志到街上去卖。

不得不说,苏青在经营杂志上,还是颇有天赋的。不仅约来了大量知名作家赐稿,比如,周作人,陈公博,胡兰成,张爱玲……,并且,实行杂志预订,八折优惠顾客,就这样,赢得了大量的订单。

张爱玲在上海滩,可是大红大紫,最负盛名的女作家,苏青亲自给张爱玲写信“叨是同性,希望赐稿”。

两个才女,惺惺相惜,张爱玲非常喜欢这个直率的女作家,两人因此成为闺蜜。

也是因为《天地》杂志。把张爱玲同苏青正式联系起来,并称为“上海文坛最富盛名的女作家”。

同时她的小说《结婚十年》在《风雨谈》杂志上连载,引起广泛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